第31章 第 31 章

    【首先, 让我们了解一下她和唐高宗李治的政治爱情。

    封建王朝顶端的帝王之家真的有爱情吗?就算有爱情,这份爱有几分真假呢?】

    唐高宗时

    和李治的政治爱情?虽然沾了政治二字,但也算是爱情吧!

    武媚娘看着背对她的李治, 心里苦涩,她忍耐了又忍耐,心里期待着天幕能讲点对她好的, 最好讲讲她对李治的心意。

    唐太宗时

    李世民从盛怒中冷静下来, 怀疑他是不是听错了。

    谁?高宗李治?

    是雉奴继承了皇位?

    那高明和青雀呢?

    底下坐着的群臣们心思各异, 怎么会是晋王继位呢?

    东宫, 太子李承乾做笔记的手顿住,一滴墨水顺着笔尖落到纸上,晕染成一个大墨点。

    他眨了眨眼,将弄脏的纸揉成一团, 扔到地上。

    如果是九弟继承了皇位, 那他这个太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

    李承乾冷笑几声, 他干脆换了身衣服, 打算先去宫里找长孙皇后。

    同一时间, 魏王府,李泰也在赶往宫中长孙皇后的住处, 边走边念叨着:“怎么是雉奴呢?”

    立政殿中

    长孙皇后惊讶地看向小儿子,“将来是你当了皇帝?”

    此时的李治将将五岁, 才进学不久,本能觉得这不是个好事,开始扑簌扑簌掉眼泪,“阿娘, 我……我也不知道啊!阿耶和太子哥哥知道是不是会生气啊?”

    看着嗷嗷哭的小儿子,长孙皇后心疼不已, 一面安抚儿子,“没事,有阿娘在。”一面忧虑是不是发生了手足相残之事。

    【帝王爱情之事件一:接武则天回宫。

    武则天本是李世民的才人,李世民去世后,武则天按规矩到长安感业寺为尼祈福。

    此时,名分上,这两个人是小妈和丈夫的儿子,但感情上,两个人藕断丝连。

    两人相识应当很早,在李世民晚年病重时,武则天作为他的才人,要和其他妃子去轮流侍疾。

    而作为太子的李治为表孝心,经常去看望李世民,两个人总能遇上,一来二去,二人就萌生了情意。】

    西汉

    刘彻咂咂嘴,好家伙,李治是喜欢自己老爹的女人啊!

    还是在病榻前认识的,这可真是大孝子啊!

    大唐

    李世民脸都绿了,知道是雉奴继位就够惊讶了。

    结果,这两个人这么早就认识了。

    难怪应该出家的武则天为什么会篡位呢,原来是有人接她回宫!

    立政殿,长孙皇后一言难尽地看着小儿子,“你喜欢你阿耶的妃子?”

    李治很懵,他才五岁他什么都不懂,只好哇的一声又嚎出来,“阿娘,我哪知道那个我是怎么回事啊!”

    【但规矩就是规矩,武媚娘到感业寺为尼后,一年都没有见到李治,当初病榻前的情意早已烟消云散。

    李治成为皇帝,有三宫六院,武则天身为尼姑,只能青灯古佛,有再多情意,也只能化作尘土。】

    贞观时期,长孙皇后丝毫没有一句话又把儿子惹哭的愧疚感,揉了揉小儿子的头。

    心中暗叹:我还真以为你那么痴情呢。

    武周

    武则天想起在感业寺的日子,她还给李治写过一首诗。

    时过境迁,那时候觉得难熬的日子,在今天看来居然也不过如此。

    当她成为皇帝后,终于懂为什么李治一年多没有来看她了。

    大权在握的时候,身边根本就不缺讨好的人,怎么还会记得当初的一个小小才人呢?

    武则天身后,太平公主微微发愣,阿耶和阿娘一开始是这样吗?

    她印象里,阿娘阿耶是默契合作,互相信任的帝后。但天幕说,阿耶也曾忘记过阿娘,把阿娘抛在身后。

    她仔细回忆了下,发现阿娘一直帮着阿耶处理朝政,照顾阿耶,但阿耶好像也有忌惮猜疑阿娘的时刻……

    【但大概真是缘分吧,命运让两个人在合适的时机再次相遇。

    一年后,李治到感业寺进香,与武则天再度相遇。

    这次相遇,犹如枯木逢春。

    年轻的帝王碰上德高望重的权臣,李治在朝堂上的权力处处受到限制,心里郁郁不平。】

    权臣?李世民摸了摸胡子,看向自己的功臣们。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看了又看,最终把视线投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回瞪了一眼,“你们都看我做什么?在座各位都有可能啊!”

    尉迟敬德直言道:“不,你最有可能,你是皇帝的舅舅。”

    长孙无忌无语了,看向李世民,“陛下,我们一起长大,我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吗?”

    李世民点点头,“我相信辅机。”

    【久居感业寺的武则天同样落落寡欢,她十四岁入宫时,母亲杨氏悲伤不已,她能反过来安慰母亲,说出: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

    如今困在感业寺中,武则天怎么可能甘心呢?】

    贞观十一年,刚安慰完母亲的武小娘子吃惊不已,她刚说完的话,天幕就知道了?

    好神奇,要是能去天幕上的后世就更好了,她现在觉得去后世比见天子好!

    杨氏惴惴不安,双手抱着女儿,“你不害怕吗?现在天幕可是说了你将来会当皇帝,要是现在的皇帝要杀了你怎么办?”

    十四岁的武小娘子笑了笑,说:“他要杀我,我也没办法,但起码我现在知道未来的另一个我会成功。”

    武小娘子安慰完母亲看向天幕,上面有一个尼姑装扮的女人,念经、担水、烧饭,那样的生活绝对不是她想要的。

    “武才人,快随我去见陛下吧,”一个内侍打断含情脉脉的母女俩,正是来接武小娘子入宫的人。

    武家门外,还等着十几个侍卫。

    武小娘子安慰好母亲,跟着侍卫出去,离开母亲后,她眼底终于漏出一丝担忧,全然不复刚才的淡然。

    真是太不巧了,这次天幕偏偏是在皇帝派人来接她入宫的时候出现,她想跑也跑不掉。

    【二人忆起往昔,李治对武则天旧情复燃。

    年龄上,武则天比李治大四岁,在精神上能给予李治安慰和关怀。

    野心和能力上,武则天和李治一拍即合。

    身份上,武则天没有显赫的家世。对比出自太原王氏的王皇后,出自兰陵萧氏的萧淑妃,李治在武则天面前,不用考虑太多朝堂上的权贵关系。

    而武则天对李治,像落水的人抓住一根稻草,遇见了离开感业寺的希望。】

    天幕上放了一段影视剧里两人相认的情节,一个即使剃了头发仍然光艳动人的美人;一个眉眼年轻,还带着一点青涩气息的贵公子,倒也相配。

    吕雉边看着天幕,边细数着她自己、邓绥、刘娥、武则天几个人的身世。

    武则天从尼姑做到皇后,再做到皇帝,她的起点可能最不容易了。

    【双方各有所需,感情快速升温,甚至武则天在感业寺时就怀上了孩子。

    李治和武则天此时应该很头痛,但王皇后大度的登场了,她为了对抗得宠的萧淑妃,主动提出把武则天接进宫中。

    如果王皇后知道未来的事,肯定会后悔她此时的行为。

    李治当然是求之不得,他或许正在发愁用什么理由把武则天接回宫中呢,王皇后真是瞌睡了就给递枕头。

    有了皇帝和皇后两大话事人的允准,武则天顺利再回宫中,成为王皇后身边的宫女,不久后生下了她和李治的第一个儿子李弘。

    武则天也没有辜负王皇后的期望,萧淑妃不再受宠,但事情的结局却朝另一个方向发展,萧淑妃不受宠了,但受宠的变成了武则天。】

    高宗时期,已经把武则天接回宫中的王皇后咬牙切齿,手里的帕子被捏的皱皱巴巴。

    她这是引狼入室啊,真是没看出来,武媚娘有这么大的本事。

    【受宠到什么程度呢?武则天先是成为二品昭仪,而后李治又想立她为一品宸妃。

    在唐代,皇后以下设正一品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李治想要晋封武则天,但四妃名额已满,所以他想出了宸妃的位号。

    宸,指北极星,在古代也被用作帝王代称,是李治首创的封号。

    给武则天这个封号,可见感情之深,直接跃过四妃,仅在皇后之下。

    看见没有,皇帝真爱一个人,肯定会给她相应的尊重,名份和地位一个都不能少。

    即使没有位置,他也要给你创造一个位置出来,可惜此事遭到朝中大臣反对,没有成功。

    而且,在生下李弘后,武则天又生了次子李贤和长女安定公主,这个生孩子的频率就更能证明两人感情不错了。

    重要的是,李治自从和武则天在一起后,就再也没有和其他妃子生过孩子。

    不仅如此,还给他和武则天生的孩子单独序齿,捧在手心,视若珍宝,其他儿子排除在外,仿佛不是他亲生的。】

    天幕下,许多后宫妃子频频点头,说的对,这才是真爱啊!

    像她们这些不得宠的,随便给点赏赐就打发了。

    武周

    武曌摇摇头,事情哪有表面这么简单,在感业寺的那一年,早就磨平了她对感情的幻想。

    世上哪有一成不变的真心、永生不变的情意,唯有共同的利益永恒不变。

    她和雉奴,比起夫妻,更像并肩作战的战友。

    作为倾心协力的战友,给她这些回报,不是应该的吗?

    第32章 第 32 章

    【事件二, 废王立武。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句话适用于王皇后和萧淑妃, 也适用于李治和武则天。

    武则天得宠后,王皇后又和萧淑妃结盟,敌人变朋友, 一起对付武则天。

    她们想的是武则天势单力薄, 打败她一个人就行。

    但是, 李治和武则天因为共同的目标, 也从不牢靠的皇帝宠妃关系,变成了坚实的利益同盟。

    表面上看,废王立武是李治喜欢武则天,要给她皇后之位。

    实际上, 废王立武是李治要从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手中夺权。】

    大唐

    高宗时期, 王皇后一愣, 什么?原来是这样吗?

    要废掉她, 是因为陛下要打击长孙无忌, 而不是为了武媚娘。

    糟了,她舅舅还和长孙无忌联络了。

    唐太宗时期

    尉迟敬德丝毫没有注意到周遭奇怪的气氛, 大大咧咧说:“我就说嘛!肯定就是你长孙无忌,想不到啊, 你……”

    同案的程知节用胳膊肘子捣了一把尉迟敬德,打断他接下来要说的话。

    长孙无忌缓缓开口道:“陛下,我……”

    李世民手掌心抬起,打断长孙无忌, “辅机,先听天幕继续说, 如果是雉奴这家伙要害自己的舅舅,我一定严惩他。”

    长孙无忌的一颗心慢慢沉下去,连解释都不让他说,那是不是说明:反之,如果是舅舅要害自己的外甥,也不会轻易放过,对吧?

    【给大家解释一下关陇贵族集团。

    关陇贵族集团是起源于北魏的军事门阀势力,由西魏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关西六大家族组成,集团内部互相通婚,关系错综复杂。

    从西魏到唐,一直是这帮人在影响政治,在他们中间诞生了四个王朝,走出了史上最强老丈人独孤信,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先后成为北周、隋朝和唐朝的皇后。】

    西魏时期

    独孤信惊讶了,他给女儿找的夫婿个个能力都这么强?

    与此同时,已经娶了独孤信女儿的家里,开始琢磨自己是不是天命之人。

    没有娶独孤信女儿的家里,开始打听独孤信还有没有未嫁的女儿,寻思要赶紧上门求娶一位。

    【这段时间的皇位争夺,不是亲戚,就是同僚,还挺激烈的,这里简单梳理一下。

    元宝炬建立西魏,祖上是八柱国之一。

    宇文护灭掉西魏,扶持宇文觉建立北周,,祖上是八柱国之首,关陇集团总代表。

    轮到杨坚,他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是北周权臣,获得关陇集团拥护,随后取代北周,抢了女婿的皇位,建立隋朝,祖上是十二大将军之一。】

    北周,宇文护冷哼一声,原来是杨坚。

    抢女婿的皇位,他也好意思!

    隋朝,杨坚不在意的继续看天幕,女婿不会做皇帝,管的一塌糊涂,他选择禅位给我,这有什么不对的。

    【再到李渊,他建立唐朝,取代隋朝,是抢了表弟的皇位,祖上是八柱国之一。】

    北周,宇文护怪笑道:“天道好轮回啊!抢人皇位者,被人抢之。”

    隋朝,杨坚和独孤伽罗对视一眼,怎么是李渊这个外甥,他们对李渊挺好的啊。

    唐朝,刚登基的李渊怪不好意思的,姨夫姨母对他不错,但杨广这厮,横征暴敛,奢侈享欲,实在民不聊生啊!

    他只好替天行道了,实在是不能怪他。

    【综上,李治忌惮舅舅长孙无忌不是没道理的。

    而且,李治已经被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架空,最差的情况是唐朝提前改朝换代,这也不是没可能哈。

    当然了,李治肯定不会放任长孙无忌做大,他在登基后,就有意制衡长孙无忌的权势。

    李治提拔了王皇后的舅舅柳奭为中书令,进入宰相队列,希望以外戚制衡外戚。

    但柳奭脑子不清醒,他没想到这一茬,给机会不中用。】

    已经投靠长孙无忌的柳奭苦笑,这不能怪他啊!长孙无忌那么厉害,他有几个胆子敢去跟人家抗衡。

    一场谋反大案,把那么多政敌都牵连进去,他今天敢对付长孙无忌,明天就得打包回家。

    【当外甥女王皇后苦于无子,她的敌人武则天十分受宠时,王皇后感到了莫大危机,自觉皇后之位不稳。

    柳奭作为一荣俱荣、一损既损的舅舅,自然也着急,于是他就劝王皇后收李治的庶长子李忠为子。

    接着,柳奭直接投靠长孙无忌,请求长孙无忌上书,让李治立李忠为皇太子,这样皇后有了太子,位置不就稳了嘛!

    这算盘打得李治都听到了。】

    高宗时期,李治经过太医的诊治,头痛的症状已经好多了。

    他冷笑一声,想不明白王皇后和她舅舅怎么那么蠢。

    【而长孙无忌衡量了下,这完全可以啊!

    李忠生母是一个普通宫人,没啥势力,好掌控。

    将来继位了,以他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还会继续享受现有的地位和权力,这买卖划得来!

    而且长孙无忌干预立储也是一回生,二回熟了。

    第一次,长孙无忌拥护小舅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获得从龙之功,成为凌烟阁功臣之首。】

    唐高祖时期

    太子李建成从牙缝里挤出一个笑,原来是政变上位啊!

    世民啊世民,想不到你如此狠厉!

    秦王府

    李世民正在疑心自己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他原以为是阿耶传给他的,结果是抢来的!

    不好,大哥知道此事后,一定会发难于他,还有阿耶,也需要给一个交代。

    正当李世民思索接下来该怎么办时,长孙无忌匆匆赶来,“秦王,事不宜迟,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他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李世民犹豫道:“可是……”

    “可是什么可是,秦王功高盖世,这太子之位就该是你的!”尉迟敬德喘着粗气跑过来,手上还拿着剑。

    长孙无忌加了最后一把柴,“秦王府所有兄弟们的身家性命,都在秦王您一句话上了啊!”

    李世民震住,在短短的几息内,已经有更多的人过来,程知节、房玄龄、杜如晦、李靖……

    看着身前所有人的目光,李世民嘴唇蠕动了几下,下定决心道:“动手!”

    所有人齐齐应声,开始迅速行动起来。

    【第二次,李承乾谋反被废,李泰说出“杀子传弟”的话后,李世民问他立储之事时,长孙无忌反对呼声更高的李泰,支持仁孝的李治。

    不就是看上李治年纪小,性格看起来“仁懦”,未来好控制嘛!

    现在第三次,长孙无忌故技重施,再次带着朝中大臣上书了,李治不得不立李忠为太子。】

    唐太宗时期

    立政殿,几分钟前,李治被两个哥哥挤到一边,孤零零的站在角落里。

    李承乾和李泰一边和长孙皇后哭泣,一边数落天幕上李治的所作所为,说他没能力,被舅舅欺负,娶的妻子也不好。

    待听到“谋反”,“杀子传弟”字眼时,正在和长孙皇后诉苦的李承乾和李泰哭声戛然而止。

    李承乾脑子晕晕乎乎,什么玩意?他谋反?谋阿耶的反吗?

    完啦!阿耶会生气的吧?

    肯定会生气的。

    李泰挪了挪身子,一双胖手攥紧,紧张的不得行。

    没搞错吧?未来的他想杀了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不可能吧……

    李治震惊的看向两个哥哥,他两个哥哥都这么莽?

    他就说,他怎么可能抢过两个哥哥,原来是他们自己让阿耶讨厌了。

    长孙皇后闭眼深吸一口气,一人呼了一巴掌在背上,严声道:“跪下!”

    她真是白心疼这俩小子了,自己作妖搞事,还来冤枉弟弟。

    另一边,李世民心中发苦,承乾居然谋反?为什么?

    还有青雀,杀掉自己的儿子,为了皇位,他连这种话也说的出来!

    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他的儿子要父子反目,手足相残。

    难道是因果轮回吗?因为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屠弟,逼父退位,所以他的儿子也学他?

    【这个时候李治应该挺吐血的,自己一手扶持的外戚,居然投靠了他爹留下的外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事找谁说理去。

    而且自己宠爱过的萧淑妃,居然也投靠了王皇后,这能忍?

    萧淑妃也不得不提,她生有一子二女,生孩子的数量仅次于武则天,李治是真喜欢过。

    她的儿子李素节2岁时,就封雍州牧、雍王。

    说一下雍州牧这个官职的含金量。

    雍州牧是唐朝首都长安的行政长官,在李素节之前,担任过雍州牧的有秦王李世民、魏王李泰,一个当了皇帝,一个差点当上太子。

    封李素节为雍州牧,这其中的暗示,那是相当明显了。

    所以,王皇后那时候急着把武则天接回来,想借力打败萧淑妃也是有道理的,萧淑妃如果努力一把,也有可能当上皇后。

    综上,李治不光扶持了王皇后的舅舅对抗长孙无忌,他还早早扶持了萧淑妃,以求对王皇后形成制衡。

    甚至有可能,他也希望萧淑妃和其家族争一把,斗倒长孙无忌,成功了,萧淑妃就是皇后,李素节就是太子。

    但结果倒好,天不遂人愿,这三拨人居然凑一块了,李治的制衡之术大败特败。】

    第33章 第 33 章

    秦始皇不解, 后世帝王喜欢玩制衡?

    他就不需要,后世帝王还是不行啊!

    大汉,刘彻感同身受, 他当年也被太皇太后和外戚压制过,还好太皇太后年龄大走得早,几个外戚他也处理了。

    大唐, 李世民还沉浸在李承乾谋反, 李泰杀子传弟的信息中。

    此时闻言李治糟糕的制衡, 心里更像泼了一盆水。

    【制衡失败的李治很憋屈。

    朝堂上

    中书长官来济属于关陇集团。

    门下省长官韩瑗, 娶了长孙无忌族兄的姐姐。

    尚书省左仆射于志宁,祖上是八柱国之一,属于关陇集团。

    尚书省右仆射褚遂良,顾命大臣之一, 但依附了长孙无忌。

    而此时的长孙无忌, 以凌烟阁功臣之首、国舅、顾命大臣之姿掌握朝政大权, 控制三省, 扶持太子, 成为关陇集团之首,达到了人生顶峰, 位极人臣。

    有这么一件事,褚遂良低价强买土地的事情被告发后, 本应罚款贬官,但在长孙无忌操作下,褚遂良就贬官了三个月,出去玩了一趟, 回来后照样待遇优厚。

    不仅待遇优厚、官拜宰相,褚遂良还报复打击告发他的官员, 把人家贬到外地去了。

    试问今朝,朝堂之上是谁家天下,且看长孙无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唐太宗时期

    长孙无忌再也绷不住,扑通一声——,他跪到在地上,身后,被提到名字的官员通通下跪。

    李世民长叹一声,“辅机啊,我该拿你怎么办才好。”

    长孙无忌惨白着一张脸,请求道:“陛下,臣请辞官归家,望恩准。”

    李世民点头,“也好,辅机你先回家休息一段时日。”

    立政殿中,幼年李治突然跪倒在两个哥哥身旁,“阿娘,天幕上的我可能做了对舅舅不好的事,请您责罚。”

    长孙皇后拉起小儿子,“不怪你,起来吧。”

    还是她没有劝住陛下和哥哥,实在不行,就让哥哥回家享受荣华富贵去。

    【到了后宫中,

    王皇后认养李治不喜欢的庶子,立为太子,其舅舅还暗中和长孙无忌站到一条线上。

    宠爱过的萧淑妃,背刺李治自己,投靠了王皇后。

    很有可能,李治比武则天还恨这俩人。】

    唐高宗时期

    王皇后双眼无神,完了,她该做的都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

    另一边,萧淑妃自嘲的笑了两声,难怪陛下喜欢武媚娘,她和王皇后都各有自己的私心,又因这私心触碰了陛下的逆鳞,难怪会输。

    【现在的李治,是白天上朝看见舅舅不放权郁闷,晚上回后宫看见枕边人背叛更难受,哪哪都不顺心。

    这种前后夹击的情况下,突然有一个人说:我能帮你,和你一起战斗,帮你夺回皇权。

    这个人还是在拿身家性命在赌,赢了,李治收回皇权,武则天当上皇后。

    输了,李治还是皇帝,但武则天可能得献祭自己,做为抗击关陇贵族集团失败的代价。

    一个人拿命和你拼,还是你喜欢的人,李治心里能不高兴吗?】

    唐高宗时期

    李治不自在的端起茶,入口却是凉的,他抿了一小口放下,太医不让他喝凉的。

    武媚娘敏锐地铺捉到李治的动作和细微表情,立马上前端起茶杯,“茶凉了,我给陛下换一杯。”

    “嗯,”李治不冷不热的应道。

    武媚娘长舒一口气,看样子李治应该是想起了曾经那段时光,多想点,她当初可是赌上一切在支持李治。

    李治确实想起了曾经孤立无援的日子,只有媚娘懂他,愿意为他付出,每次两个人一有进展,都会高兴的聚在一起庆祝,十分畅快。

    那时候,他也没有头晕目眩、目不能视的毛病,如果他的身体能回到那个时候就好了。

    【两个人迅速统一战线,确立了击败长孙无忌,夺回皇权的最终目标。

    先易后难,两个人第一个战略目标是先立武则天为后,从掌控后宫开始,再逐步发展到朝堂。

    立后事件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朝堂上找到一批听李治,不听长孙无忌话的人,并借此事分清哪些是长孙无忌党羽。

    刚开始,李治和武则天先礼后兵,私下给长孙无忌送金银宝器各一车,绫锦十车,还许以他的儿子们高官厚禄。

    李治:给舅舅送金银财宝,希望舅舅支持我。

    长孙无忌:不好意思,大外甥,钱我收下了,但我不同意。】

    唐高宗时期

    李治郁闷,能不能不要再提这段经历了,是私下送啊,天幕播完变成公开送了。

    【李治又转而问其他大臣,但有长孙无忌授意,全部拒绝了他。

    朝堂不顺利,然后轮到武则天从后宫起手了,她直指王皇后。

    武则天:我要告发王皇后和其母魏国夫人柳氏在宫中厌胜。

    李治随后出场,直接下令下令柳氏不得在进宫。

    次月,又把王皇后的舅舅柳奭贬官。

    宫外,武则天找到了自己七十多的母亲杨氏,让母亲去继续游说长孙无忌。

    李治也找到一个先锋,让许敬宗去不断游说长孙无忌。

    不是已经拒绝了吗?长孙无忌怎么可能答应,他们去不是做无用功吗?

    那可不是无用功,这就是夫妻俩做给外人看的,尤其是给被关陇集团打压,出身不好,新兴起的庶族地主集团看的。

    李义府看到了机会并抓住,率先投诚,上表废王立武,李治把他从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升迁为正四品上的中书侍郎。

    李治此举就差没明说:快来投靠我,升官的机会就在眼前!】

    武周

    李旦和太平公主对视一眼,没想到阿耶阿娘两个人也有费尽心思筹谋的时候。

    从他们记事起,阿耶阿娘就已经大权在握,看来权力还是要自己争取才行。

    【有了李义府的先例,崔义玄、袁公瑜等人纷纷也上表请奏。

    再加上李治赢得李勣表态: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简单点说,你想立皇后就立呗,他们不同意又怎么样。至于我,当然是支持陛下你做出任何的决定喽。

    李勣是李世民给李治留下的顾命大臣,武将,掌管军权,也被长孙无忌排挤,支持李治很合情合理,最重要的是手里有兵。】

    太宗时,长孙无忌汗都下来了,什么叫排挤啊,那是政见不合,政见不合!

    李世民的目光有如实质,投在长孙无忌的后背上,就算让长孙无忌回家,他会真的甘心放下权力吗?

    【现下,刀握在自己手上,李治还有什么怕的呢?

    接下来,李治强硬贬黜褚遂良。

    十月后,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立武则天为皇后。

    至此,夫妻俩达成第一战略目标胜利。

    后面的操作就更加得心应手,废掉李忠,改立皇后武则天名下的嫡长子李弘为太子,更名正言顺了。

    接着,李治又不断提拔自己的人当宰相,把长孙无忌的人一个个贬出去,或是装进谋反的罪名里流放。

    时间来到显庆四年,长孙无忌自缢,李治终于从**上消灭了对手,顺便雷厉风行地将长孙无忌一派的人通通贬官,收回皇权。】

    唐太宗时,立政殿

    长孙皇后揪着心的难受,强忍着没有留下泪来,自己的儿子逼死自己的哥哥,骨肉亲情,在权力面前什么都不是。

    幼年李治懵了,他还不懂政治的弯弯绕绕、残酷狠辣,看见母亲哭了,心里只有担忧,“阿娘……”

    “你是在为舅舅难过吗?都怪我,是雉奴不好。”

    “不是雉奴的错,雉奴想收回皇权的想法是对的,”长孙皇后缓声道,“只不过人人都想要权力,有了贪心,自然就离死不远了。”

    另一时空,李世民晚年时期,他终于放心了,雉奴有胆魄就好,也没有表面上那么软弱。

    【纵览全局,李治展示出的政治手腕可不少,官员的调动任命都是他的操作,直面对抗大臣反对的也是李治。

    武则天在这里面的表现也不遑多让,快速,准,狠,这对夫妻能站在一起不是没有原因的。

    武则天也很聪明,她知道李治对权力有掌控欲,不忍分权出去,为了让李治放心,她直接撰写《外戚诫》,表明自己的立场。

    还把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外放做官,生怕两个哥哥不死,选择的做官的地方都很偏远荒凉。

    果不其然,武元庆到任后,忧郁而死;武元爽到任后,水土不服病死。

    在666年,武则天又设计处死堂兄武惟良、武怀运。】

    西汉,吕雉觉得这事不简单,为了讨好皇帝,杀死兄弟,武则天应该没这么大义凛然吧?

    除非,武则天和自己家兄弟有仇* 。

    东汉,邓绥也是小吃一惊,她对外戚就很严格了,还有人直接把外戚杀了祭天!

    不对劲,这肯定不对劲。

    【什么,你说武则天杀兄弟不心痛吗?

    还真不心痛,看见这四个人死了,武则天恐怕比李治还要高兴。

    谁让武士彟逝世后,武惟良、武怀运及武元爽等落井下石,把武则天母女四人赶出去呢。】

    第34章 第 34 章

    西汉, 猜对了,吕雉一瞬欣喜,果然是仇人啊!

    只怕武则天和几个哥哥是同父异母的关系, 不然没道理把母亲也驱赶回家。

    这事做的也太没良心了,活该被报复。

    东汉,邓绥哑然, 若真是如此, 那倒是有仇报仇, 有怨报怨了。

    而且是贬官外地, 是这几兄弟心坎过不去,自己熬死了,怪不了别人。

    武周

    武承嗣、武三思兄弟撇撇嘴,上一辈的仇怨可不关他们小辈的事哈。

    【要不说这两个人一对呢, 一个比一个狠。

    李治能杀王、萧二人, 杀废太子李忠让武则天开心。

    武则天也能杀自己兄长, 写《外戚诫》约束武家, 让李治安心。】

    唐高宗时, 李治不以为然,盯着武媚娘说:“你还真是心狠手辣啊, 当时杀了他们,就不怕以后你想登基时少了一份助力吗?”

    武媚娘道, “陛下还在疑心我吗?我早明说过没有登基的心思,说不定以后是发生了别的事情,妾迫不得已才做了天下之主。”

    李治仍然不信,自顾自说道:“也不对, 凭你的能力,用不上武家那几个蠢货。”

    媚娘的能力, 成长的实在太快了,而且媚娘的身体很健康,他是真羡慕。

    武媚娘扯扯嘴角,她就当这是夸赞吧。

    【事件三:二圣临朝。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命运的奇妙,一切的一切都在推着武则天这位千古女帝前进。

    李治659年击败长孙无忌,收回皇权。

    但到了660年,李治就风眩头重,目不能视。

    这具体是什么病,也不知道,现在认为是一种家族性遗传疾病。

    李世民晚年就头痛难忍,活了52岁,长孙皇后有气疾,活了36岁,他们生的孩子都不太健康。】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同时紧张起来,家族性遗传病?

    李世民目光沉思,他的母亲太穆皇后去世就比较早,他也有头痛的隐疾,还有观音婢,之前天幕也说是因疾病去世。

    一家人的健康状况是不太好,没想到这病还会遗传到孩子身上。

    【李承乾十几岁时就经常生病,成年后还患上足疾,活了26岁。】

    李承乾僵住了,他英年早逝?

    【李泰吃的太胖,活了32岁。】

    长孙皇后看了看儿子肉乎乎的全身,皱眉道:“青雀,从今天开始你要减肥。”

    “一定要减肥吗?”李泰瘪着嘴,不是很情愿。

    长孙皇后无情回道:“必须减肥,没得商量。”

    【长乐公主李丽质22岁因病去世,城阳公主活了40多岁,晋阳公主12岁早亡,新城公主活了30多岁。

    这么一对比下来,李治活了五十六岁,算是一家子最长寿的。】

    李世民沉默了,怎会如此,他还想继续培养承乾,可承乾才活了26。

    一个皇帝的身体必须要健康才行,不然连下一代继承人都还没培养好就死了,那留下的幼主该如何。

    主少国疑,容易朝政不稳,国家动荡。

    如今看来,传位给雉奴,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说真的,他能活这么久,绝对离不开武则天帮他分担政务、悉心照顾李治,不然李治积劳成疾死的更早。】

    唐高宗时,李治被戳中心窝子,媚娘确实帮了他许多,他喜欢的几个孩子也都是和媚娘生的。

    如果真的要废黜媚娘,他能承担后果吗?

    太子年幼,势必要宗亲或者大臣辅政,到时候,如果有人再夺权怎么办?

    李治陷入沉思,武媚娘则祈祷天幕再多说点,不管是爱情,还是利益,只要能让李治能多想想她的好。

    【李治初次犯病时,才收回大权一年,严重的时候连政务都无法处理,那个时候太子李弘也才8岁,而且也体弱多病,难以监国。

    至于把国事交给大臣这个选择?

    在李治眼里这根本不可能,好不容易才拿到皇权,再分出去,养出下一个长孙无忌怎么办。

    李治心焦,但一看,哎!自己的皇后可以帮忙啊!

    武则天本人能力肯定足够,且有经验,陪李治一起废王立武,打败长孙无忌,两人有合作经验,是可靠的伙伴。

    感情上,武则天是太子李弘亲娘,两人还有三子一女,让武则天管事,权力始终在自家人手里。

    最后,武则天身体健康啊!她能四十一岁高龄产子,生下太平公主,甚至还活到了八十二岁!】

    大秦,嬴政呼吸一滞,八十二岁!

    他能活这个年龄也很好了啊。

    东汉,邓绥羡慕了,她天天处理政事,仅活了41岁,大唐的医术很发达吗?还是就真的是身体素质差异。

    大唐,李治心里泛起一丝苦涩,他活了五十六岁,媚娘比她要多活二十六年。

    武周,武曌不满的挑眉,她母亲杨氏可是活了九十一岁,她还希望能活到母亲那个岁数呢。

    【精力充沛的武则天能够兼顾政务,外加照顾李治,再照看五个子女,身体素质太强了。

    武则天还改善了李家头痛短命的基因,她孙子李隆基就活了78岁。】

    基因能够改变?

    李世民微微惊讶,决定了,要给他所有儿子都娶一个家里父母都长寿的妻子。

    天幕下的其他人也纷纷有所想法,把家里父母要长寿这一条也加进了相看的条件当中。

    【与此同时,李治把皇权分给武则天,也表示了莫大的信任和依赖,真的爱你,就愿意和你分享他最重要的皇帝权力!

    武则天不负众望,自660年参与朝政辅佐高宗开始,就展示了自己的政治天赋,她就是天生的政治家!

    她和李治一起改《氏族志》为《姓氏录》,继续打压贵族门阀,集中皇权。

    依据当时的形势,二人还大刀阔斧进行官职的局部改革,确立新的栓选制度。

    她上书建言十二事,劝农桑、薄徭赋、广言路、杜谗言。

    她举办亲蚕礼,积极争取封禅泰山时充当亚献,出资雕刻卢舍那大佛。

    另外,武则天本人对权力充满渴望,她通晓文史,才能出众,有意识的一步步锻炼自己的政治才能。

    有人把她的政治能力全归于是李治的培养,太偏颇了,否定了武则天本人的能力。】

    武周

    武曌嗤笑一声,到底是谁这样说的,也太小看她了。

    【李治风疾严重时,还打算逊位给武则天,但有人多管闲事,宰相郝处俊阻拦:……今陛下奈何遂欲躬自传位于天后?

    武则天得知后,立马组建自己的智囊团——北门学士,大量修书,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约千余卷,并且密令他们参决朝廷奏议及百司表疏,以分宰相的权力。

    这件事说明武则天足够果决有谋略,有自己的政治手腕,她或许意识到了自己在朝堂上缺人,于是以修书为名组建自己的政治势力。】

    大唐,李世民的血压又高了,雉奴是疯了吗?

    这种话也敢说出来,风疾再严重,也要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啊?

    而且为什么不传给太子,传给皇后是个什么事。

    高宗时期

    李治身子一僵,他居然要逊位给媚娘?

    李治装作不在意的看向武媚娘,心里泛起嘀咕来,如果媚娘真有登基做皇帝的心思,那也不能改国号啊,继续做李家的皇帝不就行了。

    【第四件事,生同寝,死同穴。这事虽然有政治考量在,但两个人不是一般人的爱情,就不能用常理看待。

    权力要拿,皇帝要当,和你同陵寝的也要是我。

    两个人都是——爱对方,也爱权力。

    如果让俩人非要选一个,那肯定是选权力啊!

    有人说,武则天登基为帝,改唐为周,对不起李治,怎么好意思和李治合葬在一起呢?

    咱就是说,有没有可能李治就不介意武则天当皇帝呢?

    上元三年时,李治可是自己主动提出要逊位给武则天。】

    李治脸色复杂,内心抗拒:不行,他现在介意了,媚娘改唐为周,他将来怎么去见阿耶,对不起列祖列宗啊!

    【在李治死后,他的哀册文、谥议都是武则天自己写的。

    “肠与肝而共断,忧与痛而相寻”

    “悲千罔极之悲,痛万终天之痛”

    伤感之情溢于言表,读之深感动容,如果看过《高宗天皇大帝哀册文》,就知道没有真情实感,是写不出来这样文字的。】

    天幕上出现一列列书法字,李治快速扫过,心里有几分说不上来的开心,媚娘对他确实有几分真心。

    武媚娘心生一计,忽然哭出声来,李治忙问道:“怎么了?”

    “一想到陛下要离我而去,独留我一人活在世上,我就难过。”说着,武媚娘眼角又留下一颗眼泪。

    “我现在还活着……倒也不必哭得如此伤心,”李治想了想,又说:“而且,在我去世后,你还当了皇帝,日理万机,哪还有空想起我来。”

    武媚娘回道:“怎么会没空呢?登上那个位置,只想想看一看陛下曾看过的风景,感受陛下曾经坐在皇位上的心情,无时无刻不曾忘记过陛下啊。”

    李治嘴角抽动,“真是好特别的怀念方式啊。”

    猛地,李治突然想起来什么,眼神微眯,“你当皇帝后,不会还设了后宫吧?”

    第35章 第 35 章

    武媚娘沉默了一瞬, 她哪知道啊?登基的是未来的她,又不是现在当皇后的她。

    而且,她都当皇帝了, 就算养十个八个男人那又怎么了,谁能管得着她。

    “你犹豫了,”李治质问道:“果然, 你是不是有这个想法, 总不可能设男妃也是为了怀念我吧。”

    “陛下!”武媚娘严声道, “您何必在意这种小事。”

    说完后, 武媚娘沉思了下,她不确定未来的她有没有养男宠,但若是现在否认,又被天幕说出来就不好了, 于是补充道:“就算养上一两个, 也可能是为了平衡一下各方势力, 这事陛下应该体谅一下我的。”

    李治咬牙切齿笑出声来, “媚娘, 你和我真是一类人啊。”

    【另外,武则天还给李治立碑, 亲自撰写碑文《述圣纪》,李治之前, 帝王没有立碑的传统,但武则天就偏要。

    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还要洋洋洒洒写下6000字记录李治的文治武功。】

    天幕上出现一块刻满字的石碑。

    大秦,嬴政看到此处不乐意了, 他可是始皇帝,他都没有立碑。

    西汉, 刘彻琢磨着自己也要搞一块碑,把他的丰功伟绩都写上去。

    大唐,李世民不高兴了,真浪费钱,搞这些有什么意思,篡位的时候怎么不想想你丈夫李治。

    【而且,武则天在立太子一事上,听见李治没有祭祀,还担忧了一下下。

    在她当皇帝的第二年,王庆之请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的反应史书记载是大怒。

    随后,宰相李昭德杖杀王庆之说:“……从未听说过侄子当了天子,却为姑姑建立宗庙的!况且陛下受天皇临终托付,如果把天下交给武承嗣,那么天皇就无人祭祀了。”

    武则天听完后觉得很有道理,次年就罢免了武承嗣的相权。】

    武周

    武承嗣忧伤无比,还好,只是罢免了相权,还有机会的。

    【698年春,武承嗣、武三思又请求武则天立武承嗣为太子。

    狄仁杰阻止说:“……高宗大帝把两个儿子托付给陛下。陛下如今却想将皇位传给其他家族,这合适吗?而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武则天听完后,再三考虑下接回了李显,立为太子。】

    武周,武承嗣心碎了一地,他刚刚还讥讽李旦和太平公主,现在他自己成跳梁小丑了。

    李旦神色不明,为什么会接回三哥呢?他才是最听阿娘话的人。

    房州,李显心情激动,高兴地对韦氏说:“阿娘还记着我,我们还会有机会回去,不用待在房州了。”

    韦氏同样高兴,“显郎这下可安心了,千万不要再寻短见了。”

    【总之,以上事件都在说明,李治和武则天的感情和利益紧紧交缠在一起,两个人就是最合适的。

    有一句李冶的诗,可以很好诠释他们之间的关系: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武周

    武曌眼花了一下,看着天幕上的冶字,差点以为是李治写的了。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确实很适合她和雉奴。

    【下面进入第二部分,武则天到底是唐之罪人,还是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武则天当太后临朝称制七年,当皇帝掌控天下十五年,总计二十二年,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做了不少实事。

    其一,继续贯彻建言十二事的施政方针。

    其二,广开言路,设置铜匦,即举报箱,知晓百姓事。

    其三,重用贤才,改革科举。发展进士科,扩大录取人数,增加科目,创立“殿试”,下令自荐,广泛从全国各地收纳人才,继续打击关陇贵族势力。

    武则天一朝,有著名的贤相娄师德、狄仁杰,还有辅佐玄宗“开元之治”的名臣,姚崇、宋璟等人。

    武则天还增加“武举”,进一步打击关陇军事集团,为朝廷网络天下武将之才。】

    天幕下,各朝各代。

    武周

    武曌喜笑颜开,“婉儿,快记下来。”

    这上面提到的人,她还有几位没见过,如今正好招募进朝廷,为她效力。

    上官婉儿飞笔疾书,迅速写下天幕提到的人名和政令条款。

    唐太宗时

    李世民眼前一亮,进一步打击!

    好,做的不错!

    科举制还未出现的时空里,无数帝王眼前一亮。

    嬴政琢磨起科举制的名字,听起来是选拔人才的一众方式,能打击贵族势力,选取忠于皇帝的官员。

    不对,科举制要考试,能看书学习的人都不是普通百姓,依然是贵族子弟多。

    刘彻也意识到问题,他现在才造出纸来,还没法大面积推广,官方太学也仍然是世家子弟,还不如察举制呢。

    吕雉和邓绥思索过后,同样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

    除非人人都能从天幕上购买东西,借助后世的力量,人人都读上书,吃饱饭,才能在她们这里进行科举制。

    【其四,劝课农桑,编写农书《兆人本业记》,发行到各州县,鼓励军队自己屯田,兴修19项水利工程。

    其五,巩固边防,收复安西四镇,驻守军队,确立实际上的领土主权。

    其六,提升妇女地位。

    争取父在为母服丧三年;放宽妇女服装限制,妇女出行戴帷帽即可。

    开女试,任用大量女官,让女子参政议政,有李氏、颜真定、库狄氏、裴氏、上官婉儿等人。】

    上官婉儿手一滑写错一个字,天幕还提到了她的名字!

    作为女官,她也跟随陛下留名后世了。

    李氏、颜真定、库狄氏、裴氏都互相对望一眼,能青史留名,这是她们没有想到的事情。

    【武则天还放宽妇女日常活动,女性可以穿男装、骑马射箭。

    制定新妇不跪的婚嫁习俗,男跪女不跪;禁天下妇人为俳优之戏。】

    天幕下,正在观看视频的大唐女子心情畅快,原来是有了当今的女皇陛下,她们的日子才更加自在。

    她们刚听到不少辱骂女皇篡位夺位,牝鸡司晨的。

    有人打定主意,待会就让这些人好好闭上他们的嘴。

    【更多武则天的施政策略就不展开说了,下面讲一下被人争论的两个点:酷吏政治和军事功过。】

    武周

    武承嗣先出声了,“污蔑!这一定是有人在抹黑陛下的名声。”

    武三思随声附和。

    “肃静,先听天幕说,”武曌打断武承嗣的反驳之语,细细思索天幕说的酷吏政治和丢失疆域问题。

    她是使用了酷吏,但营州之乱是怎么个事?

    【使用酷吏就是错的?就是凶狠、残暴没人性?

    非也,酷吏对帝王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是帝王的打手,干脏活的。

    武则天只在特殊时期,使用了酷吏,而且只是替武则天铲除一些政敌,稳定政局。

    这些酷吏一没有掌握行政大权,危害国家;二始终受控于武则天,完成打手任务后,全部都被问罪。

    而且,酷吏又不是单武则天一个人使用,各朝各代都有酷吏,或者类似酷吏的机构。

    如汉武帝也大量使用酷吏,又如其他朝代的皇城司、锦衣卫、东厂、粘杆处等特殊部门,他们充当皇帝的耳目,必要时特殊行事。】

    西汉,汉武帝不屑道,“酷吏怎么了,好用就行啊!”

    他使用酷吏,快速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还用酷吏维持告湣制度,攒下一大笔钱充作军资。

    武周

    武曌点头认同天幕的话,使用酷吏是打击敌人的重要一环,不服她的人太多,必须要拿出一把锋利的刀来震慑这些人。

    酷吏用的好就是一柄利剑,用酷吏是她厉害。

    【军事上,武则天大体上还是继承了李世民的思路,对周边政权怀柔体现大国风范,外加施行羁縻政策。

    所谓羁縻就是以夷制夷,名义上归属大唐,实际上不干涉人家的政权管理。

    一方面派遣军队和将领实行镇压;另一方面给予钱财物资抚慰。

    原则就是——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

    武则天也采纳这个原则,来则接纳,去则不追,叛则讨之。】

    大唐,李世民手指敲着桌子,想着羁縻一事,实行羁縻,能节省大唐的兵力物力,但也有弊端。

    他有点担心,后世的帝王能不能搞定外邦,能不能上马杀敌,“天可汗”的称号不是谁都有的。

    【697年,武则天统治下的武周疆域达到最大,有1241万平方公里。

    总的来说,武则天在位期间维持了边境稳定,取得了不少成就。

    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大破吐蕃与突厥联军。

    娄师德抵御吐蕃,八战八捷。

    郭元振使用离间计,使吐蕃君臣互相猜忌,吐蕃内乱,论钦陵被诛杀,其弟赞婆率部降周。凉州屯田期间,所得粮可支用数十年。

    李多祚屡次平乱,军功卓著。

    还有唐休璟洪源谷之战六战六捷。

    尤其是收复安西四镇后,武则天驳回了狄仁杰罢四镇的建议,采取崔融的上书,保留四镇,巩固了大唐对西域的统治,保持丝绸之路畅通。

    在大唐将领青黄不接,外族将领强盛时,武则天还创设武举选拔将才,使武举也成为科举的一部分。

    武周治下的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更是让疆域版图在西部到达了波斯湾。

    但人心反复,后突厥时降时叛,契丹搞出了营州之乱。

    后突厥,也叫东突厥,一直就不太安分,有机会就叛乱,被讨伐时觉得打不过就归顺。

    698年后突厥请求和亲时,武则天直接派了侄子武延秀过去,自古以来都是嫁公主,武则天开先例,送了个郡王过去。

    后面双方多次较量,703年时,默啜来请和,自此武则天在时,两方一直和平。】

    武周

    听到后面突厥的时叛时降,武曌叹了一口气,雉奴在时,派遣裴行俭讨伐突厥,裴行俭使用反间计降服突厥,率突厥首领归降。

    但裴炎嫉妒裴行俭的功劳,唆使李治杀了阿史那伏念等西突厥降将54人。

    杀了降将,气得裴行俭都称病不出,此事了激起突厥人的反叛之心,打击了他们再投降的心。

    次年,突厥余党聚众反叛,建立后突厥,连年侵犯大唐边疆,李治也只能是让程务庭防守。

    后突厥的问题确实不好处理。

    【再说营州之乱,695年,契丹酋长李尽忠,和其兄孙万荣发动叛乱,举兵南下。

    武则天一气之下,给俩人改名为李尽灭,孙万斩。

    随后立即调兵遣将,用了一年多时间,才将叛乱平定。

    平乱军队中的武家人表现奇差,武则天好心给他们立功的机会,结果武家人没一个能抓住机会的。

    平乱前期,唐军中计,贪功冒进,全军覆没。大奖王孝杰未等到主力支援,寡不敌众,最终战死。

    武懿宗胆小怕死,耽误战事,战后又滥杀投降的军民,其他武氏诸人也表现平平,全都不顶用。】

    武周

    “废物!”武曌愤恨地骂了一声,有些人给机会都不中用。

    武氏子弟助她登基是有功,但不堪大用,这次正好有机会堵住他们某些人的小心思。

    武承嗣和武三思手心冒汗,他们完了,所有谋划都要落空了。

    生气归生气,武曌也思虑起以后的计划来,天幕把营州之乱提出来说,想必日后的影响一定很不好,她必须要谨慎应对,早做准备。

    【对突厥和契丹的战争背后,有武周的立储之争,还有武则天以女子身份掌权必须要先安定内部,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处理外部的问题上。

    但不管怎样,武则天担得起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八个字。】

    大唐

    李世民不是滋味,也不是很想认可这句话,都篡了他大唐的江山,谈什么上承贞观。

    但这个女人在一些决策上又继承他的思路,不能全然否定。

    李隆基心里有几分赞同,但不多,祖母对人才很看重,他朝中有不少大臣,还是祖母一朝发掘提拔的。

    大秦

    嬴政在心里感慨了一下,李治这小子挺幸运啊,他爹既给他留下了长孙无忌这样的能臣辅佐,又留下武则天这样的女人帮助他夺权、处理政事。

    他如果能给扶苏找到这样的辅佐人才,大秦应当不会二世而亡了吧!

    当然,前提是有人不篡位。

    前两天,沛县县令压来了刘邦一伙造反贼人,蒙毅也找到了韩信等人,王离俘虏了项氏叔侄。

    干脆试试把这些人招安,让他们为大秦效力,只要他还在,量这些人也不敢造反。

    嬴政已经想好了几十处使用他们出力的地方,他实在太缺人了。

    【接下来讲讲武则天的黑点。

    杀子杀女,骨醉王萧,是人性的扭曲,还是恶意的抹黑!】

    第36章 第 36 章

    武周

    杀子杀女四个字让人浮想联翩。

    武承嗣和武三思齐齐看向李旦和太平公主, 眼里漏出精光,是他们想的那样吧?

    太平公主袖子下的双手紧紧攥住,阿娘就她一个女儿, 这个杀女应该不是指她。

    李旦低着头,想起李显被接回来立为了太子,那他作为皇嗣, 又有何结局呢?

    察觉到四个人之间的气氛, 武则天一挥袖子, 厉声道:“朕还不至于杀子杀女!”

    “庐陵王去往房州, 朕在生活住所、陪侍随从上,也从未苛待于他。”

    北宋

    刘娥疑惑了,她读的史书上,没有写武则天做了杀子杀女的事情, 这些流言是哪里的。

    赵书灵解惑道:“我知道一二, 就属大宋最喜欢黑武则天了, 在正史里夹带私货, 一点都没有史学家的严谨。”

    赵祯听出不对劲, 哪部正史黑了武则天,他好像也没读到过, 于是问,“妹妹读的哪本书?”

    “当然是……”赵书灵想回答当然是《新唐书》, 但急忙打住,差点咬掉舌头。

    好险,她差点忘了,《新唐书》是仁宗后面下令修的, 现在还没有呢。

    赵书灵干笑两声,找补道:“我也忘了, 就是粗略读了下,没注意书名。”

    这拙劣的借口,刘娥实在看不下去,如果天幕稍后说了史料来源,有心人细细深究,赵书灵的借口就漏洞百出。

    她说道:“惠国公主这些天在我宫里,翻看了从天幕商城中购买的史书,应该是那时记下的。”

    “是的是的,我想起来了,”赵书灵忙不迭承认,感激的看向刘娥,差点又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她还是少说话吧。

    赵祯点点头表示知道,似乎是相信了。

    【疑案一:毒杀长子李弘。

    李弘以仁孝出名,读书时觉得《春秋》太过残忍,于是改学《礼记》。

    该说不说,李唐都是竞争上岗,李弘早死一点没看到后来的皇位争夺战,也是幸运的。

    武周前后的大唐政变可激烈了,算上神龙政变,八年时间里发生四场政变,武三思死,李显一家全死,上官婉儿死,太平公主死。

    为了皇位,争的头破血流,哪有什么亲情可言。】

    武周

    被点到名字的人心里打翻了五味瓶,突然得知死讯该怎么办?

    武三思在心里暗骂,一定是李家人干的!不是李家人,他就不姓武。

    上官婉儿手里的笔掉到地上,弄脏了裙摆,一瞬的惊慌过后,她捡起笔继续记录天幕重点。

    太平公主注意到上官婉儿的动静,看了她一眼,随后又回过头,垂眼看着裙摆的花纹,不同于面上的平淡,她的指甲在手心里留下一个深深的印子。

    武曌皱眉看向李旦,李旦没有被提到名字,最后不会是他当上皇帝吧?

    李旦头上冒出冷汗,他感觉到好几拨视线,不会是怀疑他杀了其他人吧?他应该……没有这个能力吧?

    房州

    刚刚还高兴的李显瞬间跌入谷底,当场双膝发软,跪倒在地,痛哭流涕,“为什么,为什么,何人害我全家啊!”

    难道是因为阿娘接回他当了太子吗?那不如不回,还能保住他全家。

    韦氏心底发寒,半跪着身子,抱着李显默默流泪。

    【成书于北宋的《新唐书》记载了李弘有可能被武则天毒杀,而成书更早的《旧唐书》则没有这回事。

    《新唐书》作为一本史书,他的作者却参考了野史小说类的情节,从各种事迹中推导出武则天杀子一事。

    理由一是武则天想继续掌权,而当时李治想提前传位给李弘,所以杀了李弘。

    这个理由想想都发笑,就算李弘死了,还有三个儿子,难道要都杀了吗?儿子死了,武则天的地位才会受影响,继续掌权才不方便吧。

    理由二是武则天不喜欢李弘,两个人之间有矛盾。

    证据就是李弘发现义阳、宣城二公主幽禁于烨庭,四十未嫁,李弘心善奏请出嫁二公主,武则天知道后发怒,把两个公主嫁给了侍卫,然后鸩杀了李弘。

    这段记载很扯。义阳、宣城二公主是萧淑妃生的孩子,按照李弘求情的时间计算,此时李治43岁。

    如果两个公主是40岁,那岂不是李治3岁时就和妃子生下了两个女儿,三岁生子,荒谬至极!

    真诚发问,欧阳文忠公,您看过自己主持编修的《新唐书》吗?

    修了17年的《新唐书》,怎么连这么明显的错误都留下了。】

    北宋,仁宗时

    欧阳修脸上发烫,《新唐书》不是他一个人编修的,在他之前,是宋祁负责主编一事。

    他走到桌旁拿起草稿翻看,之前觉得宋祁是前辈,所以前面的内容都没有再修订,此番还是再检阅校对一下。

    【而且,武则天把两个公主嫁过去的侍卫又不是普通的侍卫,是门荫补的翊卫。

    出身都是贵族阶层,义阳公主驸马官拜刺史,宣城公主驸马更是太原王氏出身。

    两位公主嫁的人出身哪里低了。

    再则,李弘的身体也多疾病,史书写他痨瘵缠身,他可能是死于肺结核。

    把李弘的死扣锅到武则天是头上,完全是强行抹黑!】

    高宗时,李治和武则天担心起李弘的健康状况,决定下令在全国征集名医。

    西汉,吕雉服了这些人造谣的手段,刘盈自己放纵享乐,史书说是被戚夫人死状吓病的,骂她狠毒。

    但是,刘盈在最初可不是富贵公子,就是个农家子,还是在战乱中长大的孩子,见过的惨状一点都不少。

    现在,一个生病去世的儿子,还直接说是武则天毒杀。

    这个时候,李治应该还活着吧,他怎么可能放任武则天毒杀儿子后还能继续参政呢?

    想想就觉得疑点重重。

    【疑案二:母子关系不合,武则天杀次子李贤。

    李贤比他的哥哥李弘更加聪慧,读书看一遍就能记住,刚当上太子时,处理政务也是很有些条理,很得李治喜欢。*

    但李贤更加叛逆,喜欢玩乐,喜欢斗鸡,还花很多钱养赵道生为男宠,有人劝谏,李贤也不改。

    武则天看不下去,给儿子送了《少阳政范》和《孝子传》,让他学习,但李贤依然我行我素。

    他和男宠赵道生在影视剧里更是以真爱的形象出现。

    宫中还流传李贤的亲生母亲不是武则天,是韩国夫人所生,李贤自己也怀疑起他的身世。

    后来李贤还扯进杀害明崇俨的案件中,而明崇俨是武则天的人,种种事件表明,这对母子俩的关系确实不太好。

    但也不能因为母子不和,就断定是武则天谋杀了李贤。

    李贤被废太子位,是李治发现他在府中私藏甲胄,以“谋反”罪名贬废的。

    李贤之死更是重重疑点,他的墓志铭出土后,学界提出李贤是遭谗言而死。

    而且他死的时间很微妙,正是李显被废,李旦刚登基,裴炎和武则天争权之际。

    李贤的死一定有多方面原因,直接把李贤的死强加到武则天头上,说武则天下令让人杀他,这就揣测过度了。】

    武周,武曌懂了,反正只要是子女死了,都得怪到她的头上呗!

    全然不考虑当时的政治派系和权力斗争吗?

    【疑案三:杀女嫁祸王皇后。

    《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十分生动细致的写了武则天如何掐死长女安定公主,然后嫁祸王皇后。】

    武周,太平公主反应过来,杀女指的是安定公主,不是她。

    但这位长姐是早夭啊!和阿娘有什么关系。

    【描写之细致,仿佛作者从大宋穿越到大唐,人就在案发现场,亲眼目睹此事一般。

    但是,仔细想想就发现这是宋人的污蔑!

    第一,成书较早的《旧唐书》里,并没有记载此事。

    第二,王氏被废的原因在前面已经详细叙述过,李治已经打定注意要废王皇后,武则天没必要冒着风险掐死女儿陷害王皇后。

    第三,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不可能漏掉这条武则天的黑点。】

    武周

    武曌没想到《讨武曌檄》还能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反过来证明她的清白。

    【为何要说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呢?因为这篇文章是为造反写的,所以极尽所能的抹黑武则天。

    从武则天的出身,骂到她的私生活,哪方面都没有落下。

    说武则天性格狠毒,出身卑微,侍奉过太宗,却秽乱春宫,勾引高宗李治,是个狐狸精。

    还说武则天还嫉妒后宫妃子,心如豺狼,亲近奸佞,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最后再来一句: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看看,骆宾王连“弑君鸩母”这种瞎话都编出来了,焉能放过掐死女儿,虎毒食子这种大事!】

    大唐,骆宾王沉默,思虑再三,他拿起笔划掉“弑君鸩母”四个字。

    可惜了天幕来的这一出,他这篇檄文可信度大大降低。

    大唐,654年,武则天刚产下长女,突然听见天幕说女儿会早夭,顾不得虚弱的身子,立马召太医来为女儿看病。

    【综上,说武则天掐死亲生女儿的,就纯纯是污蔑!】

    第37章 第 37 章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冷哼一声, “这就是以女子之身当皇帝的苦果,冒天下之大不韪,天下男人根本不可能容得下她!”

    “她如果好好做雉奴的皇后, 待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要肖想皇帝之位,怎么可能留下这么多恶名!”

    武周

    武曌心有所慰, 天幕来自后世, 想必那时候有人会理解她、认可她。

    登上皇帝之位, 她不后悔, 骆宾王的檄文她都忍了。

    这一路走来,她听到的谩骂不计其数,诋毁成千上万,就连她的女儿也不能理解她, 但她就是要当皇帝, 谁也不能阻止她。

    【疑案四:骨醉王萧

    只说《旧唐书》的记载吧, 语言比较客观, “高宗曰:朕即有处置。武后知之, 令人杖庶人及萧氏各一百,截去手足, 投于酒甕中,令此二妪骨醉!”

    这里很明显看出, 是李治自己先有处置的想法,武则天后面知道,做出了判刑。

    谁是下令的那个人,不言而喻。

    《资治通鉴》的描述和《新唐书》差不多, 还加了武则天的情绪描写——武后闻之,大怒。

    更显得后面王萧二人的死法, 完全是武则天大怒下做出的报复举动。

    再者,李治真的可能比武则天讨厌王萧,原因在“废王立武”事件中说过了。

    综上,真正杀王、萧的应该是李治,武则天是下命令的人。】

    说到这,王、武都可以是世仇了。

    前有武则天斗倒高宗的王皇后,后面又有武则天的侄孙女再次斗倒玄宗的王皇后。】

    玄宗朝的大臣看着皇宫的方向,呼出一口恶气:一样的事情还想再来一遍吗?那根本不可能的。

    【疑案五:谋杀李唐宗室。

    这个不是疑案,这个确有事实,武则天杀了不少宗室,主要以李渊、李世民还在世的儿子为主。】

    唐太宗时期

    身居太上皇,给李世民生了一大堆弟弟的李渊横眉倒竖,“好恶毒的女人!”

    不行,他必须让世民把这个女人杀了。

    李世民这回是真生气了,居然敢杀他的儿子,她跟我们李家也有大仇啊!

    雉奴这个不孝子,怎么喜欢武则天这个狠毒的女人。

    【但仔细一想,除了武则天,这事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还得是李治,和李治的两个儿子啊!】

    高宗时期

    李治心里缓缓打出一个问号,这事和他有什么关系?

    他开口问武媚娘:“为什么这事还对我有利?”

    武媚娘想通关节处,笑着回道:“以后的皇帝都是陛下的子孙,怎么不算好事呢?”

    “啊……这,”李治支吾着,不知道说什么好,确实是这么个理儿。

    【众所周知,李唐是竞争上岗,有实力你就来!

    李渊在位时,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竞争上岗。

    李世民在位时:宗室李孝常谋反;儿子李祐谋反;太子李承乾、王叔李元昌、和侯君集谋反。

    李治在位时:妹妹高阳公主和巴陵公主、王叔李元景、兄长李恪、宗室李道宗和大臣房遗爱谋反。

    房遗爱谋反案的真相据说是长孙无忌贪权弄势,趁机处死与自己敌对的李道宗、李恪等人。

    李旦第一次在位时:王叔李贞和李慎、宗室李元嘉、李元轨、李灵夔、李冲、以及常乐公主等宗室诸王谋反。

    这次谋反是打着反武则天的旗号,但谋反么,找个理由很正常。

    自从李世民做了榜样,唐朝的政治大舞台,宗室、皇子、公主都积极参与,大家乐此不疲的政变夺权。】

    大唐,李世民数着政变次数,难道是他开了政变的头吗?全部都想学他?

    李世民眉头锁死,百感千集。

    房玄龄心急,陛下有头痛的毛病,总是这样情绪激动可怎么好,他进言道:“陛下,此事怪不得你,陛下保重身体。”

    “请陛下保重身体。”众人齐齐出声。

    李世民点头表示回应,深吸一口气,缓和了下情绪。

    罢了,能政变上位说明有实力。

    【而在武则天之后,政变都是李治和武则天俩人生下的孩子,是一家子斗来斗去,后面继位的皇帝身上都留着李治和武则天的血。

    而且,李旦和李显恐怕还得谢谢亲妈,凭他们二人的能力,还真不一定能对抗一帮强悍的宗室。】

    大唐,先天政变后,被尊为太上皇的李旦一个人苦笑着,宗室造反还能平乱,儿子逼宫可只能退位。

    宗室和儿子,还不如让他对抗宗室呢。

    其他时空的皇帝齐齐打了个颤,又抗拒又期待是怎么回事,要是有人替他们扫清障碍就好了,这种好事什么时候轮到他们啊。

    大秦,嬴政笑呵呵,这也就是王朝稳定才这样干,胡亥杀了自己的兄弟姐妹,结果秦朝覆灭时无人可用。

    大明,逃亡的建文帝朱允炆泪目,如果皇爷爷还在世就好了,您留下那么多有实权的叔叔们,让孙儿难安啊!

    【再则,宗室人数越到后期越多,还享受国家供养,个人素质又参差不齐,坏起来是人神共愤,适当清除一下,并非坏事。】

    大明,朱元璋背着手,怒气横生,“放肆!王子犯法,岂能与庶民同罪!”

    他大明的宗室就是犯点小错又怎么了,谁敢杀他的子子孙孙,他非剁了对方不可!

    各朝各代的宗室听到后,也全是指责唾骂之声,早知道后世人大胆,没想到这么大胆。

    如果不是天幕来自后世,还高高的挂在天空上,他们一定要把天幕打烂,砸碎。

    总是讲那些女人,惹得家里的女眷都不安生,一个个说要平等,闹得他们回到家后都没个好心情。

    不行,他们得想个办法,没能力解决天幕,那就让家里的女眷不要看!把她们关在屋里,耳朵堵上。

    【总之呢,武则天是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出现打破了只有男子称帝的传统,冲击了男尊女卑之说,身上的疑案不要太多。

    理由也很简单,一个女的怎么能当皇帝呢?她怎么能比男人还厉害呢?

    武则天称帝,让以维护男权至上的古代男性们感到恐慌和害怕。

    仗着人死不能说话,于是他们极力抹黑武则天,把她描绘成一个早有预谋,不惜杀子杀女,心狠手辣的野心家。

    抹杀她的功绩,放大她的过失,再给她身上泼污水,冠以恶毒之名,好让剩下的女人不敢再效仿她,防止再出现下一个强权女主。】

    西汉,吕雉想起自己的评价,是个“千古毒妇”的名声。

    他们从不提她为国为民做的好事,只抓住戚夫人和杀宗室,也是同样的原因吧。

    武周

    在听到唯一一位女皇帝后,武曌不自觉挺拔身姿,她做的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上官婉儿等一众女官与有荣焉,俱都看向武则天的方向。

    阿娘好厉害!太平公主心里赞叹了一句,论及阿娘的权谋和意志,她真的太难赶上了。

    北宋,刘娥想起了自己“狸猫换太子的”流言,这也是一种抹黑的手段吧。

    【因为武则天刺激了男人,激起他们的强烈反击和警惕,也有人说她降低了女性地位。

    但是,有没有可能,是女性地位本来就低,武则天时期还提高了。

    在武则天之后,是儒学为了服务不断集中的皇权,而逐渐变态化,对女性的要求才更多。

    乃至明清,女四书编撰而成,且被大范围推广,以及陋习缠足强制普及,才让女性受到心智和身体上的双重压迫。】

    班昭神色一僵,又提到女四书了,她已经不写《女诫》,还主持开设女子学校,绝对不再做帮凶了。

    未有缠足前的时空,众人心生疑惑,为何要把脚缠住。

    缠足之风盛行的时期,不少妇女心中即痛苦又复杂,缠足脚疼,可不缠足又不行,多的是人来强制她缠。

    许多从小时候就开始缠足,却不知为何缠足的女性恍然大悟,这是压迫吗?

    “我不要缠足了!”一个少女在屋子里透过小小的窗户看着天幕,大声地喊出这么一句话。

    【说武则天之后再也没有女帝,这……能有一个武则天就不错了,她的精力和身体素质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

    归根结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提高女性地位不是一句话的事,降低女性地位也不是一句话的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众时空的人又听到了新词。

    西汉,吕嬃揣摩着这几个字眼,再想到她近日所见:家庭里丈夫和妻子一起下地干活的,妻子说话更有底气。

    而妻子体弱只能在家干点小活的,妻子明显底气不足,和丈夫说话小心翼翼。

    她大概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吕嬃看着发芽成长的新种,心里斗志满满。

    东汉,邓绥几乎是瞬间理解,她想起了在天幕上看到的北宋街景,妇女能凭借自己的一双手吃上饭,自然就不用受制于他人了。

    看来,不光要有女子学校,还要招收女工才是。

    北宋,刘娥想到更多,能靠自己生活的妇女一般是在京城汴梁,以及江南丝织业兴盛之地,更多地方依然是男耕女织的分工合作,勉强度日。

    但依赵书灵所言的后世,似乎人人都能自力更生,后世竟发达如此吗?

    那几本穿越神书中的知识,随随便便就写出来给所有人看,说明后世可能有了更深奥的知识,那些知识就显得普通了。

    后世太发达了!

    刘娥此时为大宋和后世巨大的差距感到一丝无望。

    更多天幕下的庸碌之辈,只抓住了前半段话,他们听见了“武则天之后再也没有女帝”,瞬间心里一块大石头放下。

    “谋权篡位的小人罢了,不值得推崇。”

    “武则天做的这些事,我也能做到,只是没有机会。”

    “天幕实乃妖邪!当诛!”

    在他们的口水声中,天幕高高悬在空中,继续播放着声音和画面。

    【最后,我们讲讲武则天不尽人意的晚年,以及她最大的困境。

    神龙元年,武则天遇到了她最大的敌人——时间。】

    第38章 第 38 章

    是啊, 时间。

    武曌眉头锁死,她能对抗所有敌人,打碎所有不公, 可却无法阻止自己的衰老。

    因为自己的性别身份,她必须牢牢把控权力,而当她衰老生病后, 伺机蛰伏的所有人就会蜂拥而起推翻她。

    【所有生命在死亡面前都是平等的。

    身体的衰弱, 让武则天逐渐失去对朝堂的直接掌控, 一场政变在长久准备后, 悄然发生。

    政变的结局是女皇退位,李显继位,李显恢复大唐国号。

    政变的参与方,都在事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下面从事后各人的封赏, 来分析下政变的参与方, 和武则天最大的困境。】

    武周

    听到政变的参与方, 所有人坐直身体, 打起精神, 心里忐忑不安。

    武则天半转过身子,视线一一扫过众人, 看着自己的儿子、女儿、侄子都是一脸紧张的神情,心凉半截, 这是都觉得自己有可能会谋反了?还真是些孝子贤侄。

    她抬高声音道:“婉儿,待会把天幕提到名字的人一个个都记下来,可别错漏了一个。”

    “诺,”上官婉儿应声道。

    【政变的主力:封王的张柬之等五位大臣, 和继位的李显。

    张柬之等人策反北军逼宫,事后全部封王, 所以神龙政变也叫五王政变,张柬之等人是当之无愧的政变主谋。

    至于李显本人,就是被赶鸭子上架,但他是最关键的一环,有了李显参与,事后才能不被说是谋反,姑且也算他是主力。】

    房州,庐陵王府

    听到自己继位,痛哭的李显一下噎住,他是政变主力?

    这么说他成功复位了,害他全家的另有其人。

    对了,四弟,天幕没有提到四弟的死亡。

    四弟也做过皇帝,现在还是武周的皇嗣,四弟嫌疑最大!

    洛阳,明堂

    武承嗣暗暗惊讶,他一直把李旦当做对手,但为何做了太子,继位的是李显呢?

    【政变的外援:李旦。

    李旦和自己府中的司马袁恕己,率领南衙兵,控制皇宫外部,抓捕二张党羽,外加防备武家。

    事后,李旦加号安国相王,进拜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

    袁恕己封南阳郡王。】

    李旦扑通一声跪下来,支支吾吾道:“阿娘,我……我不晓得。”

    武曌意味不明的笑了一声,“你哥哥是赶鸭子上架,你不会是迫不及待吧?”

    比起远在千里之外的李显,李旦在她眼皮子底下,受到的监管更严,怨气会不会也更大呢?

    李旦快要哭了,“阿娘,我……”

    【政变的内应:太平公主。

    当时,太平公主会出入宫中和武则天谈些政事,很有可能趁机收买一部分宫人为己所用,在政变当天提供帮助。

    根据现在出土的墓志铭,一些宫女的墓志铭上,都写了“遂使有唐复命,我皇登基”的文字,证明政变当时肯定有女官和宫女的参与。

    李显继位后,史书也明确记载太平公主因为“预诛二张功”,加号镇国太平公主,封户达到五千。】

    太平公主也跪倒了,她心思杂乱,“是我对不起阿娘,恳请阿娘原谅。”

    太平看着面色阴沉的武曌,选择了先认错,参与政变,是太平公主意料之外,但天幕说是“预诛二张功”,或许这场政变没有那么简单。五王的心思是光复李唐,但她们做子女的,很可能不是对阿娘动手。

    她没有说出心里的猜测,毕竟是毫无根据。

    武曌双眼微眯,没有出声,太平也参与其中,这倒是让她没有想到的。

    【武则天身边重用的人几乎都参与了政变,她提拔的宰相、将军、她的儿子、女儿。

    神龙政变一年后,武则天才去世,在这一年里,武则天迅速苍老,变相软禁在上阳宫。

    政变的表面理由是诛杀二张,实际是李唐大臣和李显、李旦、太平公主仍担心皇位旁落。

    而皇位的继承权,也是武则天最大的困境,这个问题贯穿整个武周政权时期。】

    武周

    武曌一直逃避的问题被轻描淡写揭开,刚开始登上皇帝之位,她还没想继承人这事,但所有人都盯着太子之位,让她不得不重视这个问题。

    政变一年后她才死去,那一年里她会想什么呢?

    武则天握紧袖口,心里抵触这个猜想,她母亲活了九十二岁,如果没有这场政变,她是不是也会活到这个岁数。

    想到此处,武曌身上的低气压更足,立即让最信任的禁军首领去捉拿天幕提到的五王还有谋反众人,全部以谋逆罪论处,格杀勿论。

    【对继承人这个事,武则天晚年的选择是让李显回来继位,并开始削弱武家的权势,这也是为什么政变时,武家几乎没有出场,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对抗了。

    确定了继承人问题,武则天还要费心思促进李武两家关系,不让自己死后,武家就遭到灭顶之灾。

    她让儿子、女儿、侄子聚在一起发誓,又一力促进李武两家联姻结合。

    武则天还引入新的势力,二张兄弟进来维持平衡。

    但二张兄弟的自大,促使李唐宗室和朝中大臣走到一起,发动了政变。

    尽管武则天的目的依然达成了,皇位传到自己儿子手上,且李显继位后,也没有对武家展开清算。

    但最后献祭的一个筹码,是武则天被迫退位,幽居上阳宫,死后去帝号,回归皇后身份。】

    武周

    听到最后一句,武曌烦躁不已,这样的结局不是她想要的,非上策。

    难道就没有一个既能保全李、武两家,又能让她保持帝位的方法吗?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听到这里舒了一口气,哼,还知道回归皇后身份。

    总算没忘了自己是李家的媳妇。

    唐高宗时

    李治也悄悄松了一口气,媚娘最后的选择勉强能让人满意吧。

    她本来就是李家的媳妇,这么看来,武周和唐本就一体。

    【武则天的困境,说白了,就是在男性社会下,女性当皇帝,皇位该怎么传下去?

    皇位,是武家面前吊的一根胡萝卜,促使武家积极为武则天做事,为武周的建立鞍前马后。】

    武周

    武承嗣不可置信地看向武曌,姑母改唐为周,追封先祖为皇帝,怎么会不想着把皇位传给武家呢?

    不,不能这样想,一定是李家宗室和那些大臣,是他们一直逼着姑母。

    若不是姑母,他们武家不会飞黄腾达。姑母对武家很好了。

    【皇位,是朝中大臣坚信天下还会回到李家手里,狄仁杰可是坚定的李唐支持者。

    况且,李旦一直是皇嗣,享受皇太子待遇。

    698年三月后更是接回了李显,半年后立为太子。

    在701年又返回长安,大唐的国度。

    以上情况都说明武则天在各方势力权衡下,只能把皇位传给李显或者李旦。

    且由于宗法制和身后事,武则天也只有传给儿子这个选择。】

    武承嗣和武三思愤愤地看向李旦,心里还骂着远在房州的李显,天道不公,有些人生的就是好。

    武则天微叹出声来,不得不承认天幕说的对,这是一个困局,一个她无法解决的困局。

    【但是,不管是传给她的儿子,还是积极表现的武承嗣,最终都是回到父系宗法制下。

    即,李旦李显肯定会恢复李唐,武家侄子不一定会祭祀姑姑。】

    武承嗣急忙辩白,“我一定会祭祀姑母,天幕冤枉我。”

    武曌未加理睬,武承嗣会,可二代、三代之后呢?

    【其实,还有一个人可以考虑,那就是太平公主。

    身份上,太平公主姓李,是李家的公主,可她又嫁给了武攸暨,是武家的媳妇。

    她两边都沾,但两边都不是绝对认可她的身份。】

    武周

    武曌心中有一点惊讶,后世居然认为太平可以继承?

    太平确实联系李、武两家,身份上是比李旦、李显和侄子合适。

    太平公主对这个评价皱眉,她其实也没有认可武家。

    但另一方面,她对天幕的这个设想十分好奇,传位给她,后世人可真是会敢想。

    可如果真的传位给她,好像……也不是很糟糕的样子。

    【正是太平公主继位的情况下,就不是必须非得恢复李唐了,因为她的皇位是她妈妈武则天给的啊!又不是李治给的。

    而且她继位,肯定会祭祀武则天啊!李治作为亲爹也肯定一起祭祀啊!

    武则天担心的问题不就都解决了吗!

    而且从基因遗传的角度来说,女性是线粒体遗传,女儿才是母亲最亲近的人。】

    武周

    天幕说的这几点理由,武曌还真的有一点心动,但她随即又想到了难处。

    她能二圣临朝,是因为她是李治的妻子,她能当皇太后临朝,是因为她是李显和李旦的母亲。

    她能以皇帝妻子、皇帝母亲的身份面见朝臣,处理朝政。在她之前,已有无数人这样做过,没有人来故意质疑她。

    皇后和皇太后将近三十年的临朝,才让她积攒下足够的势力。

    可太平呢?作为出嫁女,她的身份还不够支持她这样做。

    公主的地位也不够她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除非给太平和亲王一样的权力,让她开府,让她上朝参政。

    第39章 第 39 章

    【但很可惜, 就算武则天曾有过一瞬传位太平的想法,她也会受限于时代的局限,难以打破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 难以达到这个目的。】

    武周

    就算太平公主没有当皇帝的心思,在听到天幕否定后,她也感到一股天大的失落席卷心头。

    太平公主缓缓抬起头, 想看一眼武曌, 正好武曌也在看她, 母女的视线撞到一起, 交汇在半空中。

    武曌的这一眼,饱含期待、审视,还有更多太平公主读不懂的情绪,几息后, 太平公主慌忙移开眼, 心里迸发出一个火星子。

    明堂之外

    李家宗室和众大臣放心不少, 武则天再厉害又怎么样, 她也不能对抗老祖宗的传统。

    凭她一个人的力量, 就想撼动千年的宗法礼治,开什么玩笑, 回家做梦吧!

    只要她敢让太平公主继位,谁都能去争一争皇位。

    【假使武则天如果想传位给太平公主, 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继承权问题。

    武则天登基是直接绕过了男女性别问题,巧妙地搞了一个佛陀转世的佛经来为自己背书。

    但这个方法不好再照搬到太平公主身上,她还是要解决宗法制的问题。

    古代的继承制是父系传承,宗法制注重姓氏和父系血缘, 天生就把女性和女儿一脉生的孩子排除在外。

    再加上儒家礼教从制度和思想上贬低打压女性,还通过著书立作, 和发放贞节牌坊表彰贞洁烈妇来进行驯化。

    甚至有一些女性也加入自我驯化的行列,写下一条条行为指导,最出名的就是女四书。

    所以,武则天如果想传位给太平公主,就必须动摇从周就确立的宗法制,还要改变儒家礼教中男尊女卑的伦理纲常。】

    武周

    太平公主身体紧绷,呼吸沉重,这……如何做到?

    这种变革比改朝换代还骇人,没有绝对的武力,根本就无法完成。

    【这问题的难度其实很高。

    武则天虽然是武周的开国皇帝,但武周从上到下都有李唐的底子在,她无法拥有开国皇帝的无边权力。

    所以,不解决这个难题,太平公主当上皇帝,会陷入无止境的内斗当中。

    武则天虽然没解决这个问题,但她还占着一个李治妻子的身份,是当家主母,踹掉儿子管家有操作的可行性。】

    武周

    武则天十分不满,这不就是说她的实际权力有限、是替儿子管家,这怎么行,她建立的是武周,又不是李唐。

    但想起神龙政变的结局,她又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而且天幕第一次提她,也称呼的是大唐的武女皇。

    这可真令人不爽。

    所以,她就没有办法了吗?还是要走上既定的结局,还政李唐?

    要是……要是她能再年轻个三十岁就好了。

    再给她一点时间,她能做到更多,只靠太平一个人,还不够完成这些事。

    【我们站在后人的角度,回顾古今中外历史,发现华夏只有武则天一个女皇,而外国却出现过好几个女皇,这些女皇还大多是公主上位。

    所以会发出,武则天为什么不传位给太平公主这样的疑问。

    但在武则天那个时候,除了武则天和女官们,恐怕没有人会生出让太平公主继位的想法。

    说到这儿,就让我们看看为何外国会出现多个女皇。】

    天幕上出现一幅幅人物照片,越往后的越清晰,几乎和真人一模一样。

    不少画家看到这种新奇的画法,纷纷琢磨着是怎么做到的,还有帝王也在想,自己的样子能不能也像这样留存下来。

    更多人想法是:什么?外国竟有好几个女皇!

    大秦

    嬴政微微惊讶,意思是外国还有更多女皇,她们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为何还好几个。

    汉武帝时

    刘彻正在上林苑打猎,身后跟着卫青等人,他笑着对卫青道:“卫青,这外国也不知道在哪里,不知道能不能联合他们来打匈奴。”

    卫青在心里思索了这个可能性,摇头道:“陛下,这些外国人的长相都是棕发蓝眼,还没见过这种长相的人,他们应该离我们很远。”

    刘彻颇有些失落,“太可惜了。”

    大唐

    李世民问左右道:“朕记得,新罗就是由女皇在统治。”

    房玄龄回道:“是的,陛下,新罗的女王还派遣使者来过大唐。”

    李世民笑道“区区小国的女皇,也值得一提吗?天幕要说的女皇不会是新罗女皇吧。”

    其他时空,吕雉、邓绥、刘娥看着天幕上的女皇肖像,都投出一分敬意。

    武周,太平公主出于自身利益,更迫切的想知道能不能借鉴一下可行的经验方法。

    【首先是继承权的资格,外国皇室在宗教制影响下,奉行一夫一妻制,只有妻子生的孩子才有继承权,合法的继承人基本是个位数。

    丈夫和情人的私生子是没有继承权的。

    而在古代,一个皇帝有三宫六院,只要生下来是男的,都有继承权,只不过有嫡庶顺序。

    正常情况下,继承人十几二十个都是小意思。

    大宋除外,皇帝的成年皇子个位数,平均每三代就绝嗣,这大概就是欺负孤儿寡母抢皇位的诅咒吧。】

    后周

    柴荣放肆的大声笑出来,这真是他听见的最好消息了,当天幕说赵匡胤建立北宋时,天知道他有多生气。

    柴荣痛快的倒了一杯酒,喝进肚子里,“真痛快,他自己被弟弟毒杀,他的后代绝嗣,真是报应啊!”

    北宋

    赵匡胤一口牙快咬碎了,他才不信这是报应!

    天幕这次怎么胡言乱语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外国皇室就很容易绝嗣,合法男性继承人死掉之后怎么办?

    私生子没有继承权首先就排除在外,于是有国王选择把女儿也纳入继承人行列,开启了公主也能继承王位的先河。】

    唐中宗时期

    安乐公主由衷感叹天幕说的继承法不错,她阿耶是皇帝,阿娘是皇后,她才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

    那些大臣总说这是大逆不道,未有先例,现在不就有例* 子了!

    【以英国为例,就出现了伊丽莎白一世、维多利亚等知名女王。

    在她们统治期间,英国走向强盛,让女王的形象在国民间得到高度认可,女性可以继承王位就成为广泛共识。

    大众认可,少了阻力,修改继承法,把女性纳入继承人行列,确立她们继承权的法理性,也就顺理成章。】

    天幕上出现了黑白色彩的高楼和工业机器,一条条流水线上正在快速地生产制造,一面旗子在世界地图上不断出现,面积越来越大。

    汉武帝时

    刘彻嘶了一声,惊讶道,“卫青,他们建造的房子居然那么高,那舆图上还称自己是日不落帝国,永远不落的太阳,也太嚣张了。”

    卫青豪放道:“陛下放心,我大汉亦可强盛如日,卫青愿意为陛下肝脑涂地,抗击匈奴。”

    刘彻叫了一声好,说,“再等些时日,下次出征,朕就点你的将。”

    大唐

    李世民收回自己刚才轻视的话,他看着天幕上展示的舆图,估算着大唐的所在之处和面积,心里对女王的印象改观。

    武周

    武曌得到启发,也不全然是死局,只要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得到万民拥戴,或许真的能让太平继位。

    【在看一下出现过4位女皇的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

    罗曼诺夫王朝的彼得大帝杀死儿子后,修改了继承法,规定沙皇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后继人,目的是继承人能够贯彻自己的改革政策。

    修改完之后,这个继承法就是谁能力强,谁就上,合法版的“玄武门”竞争上岗。

    只要大臣拥护你,贵族支持你,教会同意你,谁敢说你不是上一任沙皇指定的继承人呢?】

    大唐

    李世民感觉又被创到,玄武门真是他一生绕不过去的事儿。

    但是往好了想,谁能力强谁上岗,也有利于提高继任皇帝的质量,对吧?

    【于是在彼得大帝去世后,接下来的七十一年里,出了四位女帝,先是彼得大帝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接着是他的侄女安娜,再是他的女儿伊丽莎白,最后是他的孙媳妇叶卡捷琳娜二世。】

    “好复杂的关系,这彼得大帝没儿子了吗?”不同时空,不少人同时发出这样的感叹。

    北宋,刘娥奇怪道:“她们的名字好长,还很奇怪,这叶卡捷琳娜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奶奶和孙媳妇关系吧?名字居然一样。”

    赵书灵看着天幕上叶卡捷琳娜的画像满眼敬佩,解释道:“她们这是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纪念,是一种荣耀,叶卡捷琳娜二世起初是为了获得婆婆的喜爱,就把名字改了。”

    刘娥对这等行为不太理解,继续看起天幕来。

    【在她们当中,叶卡捷琳娜二世主张开明专制,击败奥斯曼帝国,打通黑海出海口,三次瓜分波兰,扩大俄罗斯疆域,被尊称为“大帝”。

    罗曼诺夫王朝历史上只有两个人被尊称为大帝,一个是彼得大帝,一个就是叶卡捷琳娜大帝。

    叶卡捷琳娜是宫廷政变上台,她知道丈夫彼得三世打算让情人上位,流放自己后,就联合了其他不满彼得三世的贵族,先发制人,发动政变,废掉丈夫,自己当上沙皇。

    死前留下名言,如果我能活到200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我脚下。】

    此言一出,众时空的人感到惊讶,什么情况,妻子废掉丈夫?

    汉武帝时,刘彻啧舌不停,他代换了一下自己的情况,相当于他的皇后卫子夫对他动刀,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第40章 第 40 章

    秦始皇时, 嬴政不担心这个问题,他没有皇后。他更关心欧洲在哪里?大秦所在的地方又是哪个州?

    如果他能活到200岁,他能把大秦所在的洲全部征服。

    不!他会把整个世界都征服, 日月所照之处,都会是他大秦的疆土!

    下次让扶苏在商城中买份舆图吧!除了扶苏,还得想个法子把刘邦吕雉那些人的商城余额也利用起来。

    至于他们不想买的情况, 嬴政完全没考虑过, 这些人只有替他效力一个选择, 余额都是他的。

    武周

    武曌心中的惊讶快盛不下了, 贵族居然同意?叶卡捷琳娜居然能废了丈夫?

    还真是……强悍。

    另一边,太平公主很上心,每一个画面都睁大眼睛看着,她在叶卡捷琳娜政变时发现一个奇异之处, 手指着天幕, 说, “阿娘, 天幕上跟随叶卡捷琳娜的士兵手上, 拿的武器有点奇怪。”

    武曌闻言,想看下女儿说的是什么, 天幕却已经切换了画面,“奇怪在哪里?”

    太平公主根据看见的画面, 描述道:“主体是一根锃亮的长管,有一个拇指大的洞口,只要这把武器对着人,对面那人就不敢动了。”

    武则天猜测道, “那一定是后世的武器,被指着的人不敢动, 说明这武器可以一击制敌。”

    一击制敌!这样的武器谁不想要,有了它,是不是任何人都能神勇非凡?

    太平公主为自己的想法心痒,要是她也有这样的武器就好了,组建一只属于自己的卫队,靠武力来弥补自己在制度上缺乏的合理性。

    【最后,英国和俄罗斯出现女王时,经济上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思想上有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

    武周

    武曌又捕捉到一个重要事项,思想!

    看来思想的改变也很重要,那些陈旧的旧观念必须被改变。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武则天死后,留下的是一块无字碑。

    有人说她是想把自己的是非功过,全交予后人评说,展示一位女皇宽广自豪的胸襟。

    也有人说,是她的儿子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一拖再拖,没有刻下碑文。

    但不管怎样,她突破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限制,以女子之身登临帝王,已经证明这世间男子能做到的事,女子亦能做到。

    感谢大家的观看,本期视频就到此结束!如果觉得视频不错,就点个赞吧。】

    天幕视频画面中最后出现一块巨大的石碑,但是上面却没有碑文。

    西汉

    吕雉熟练地伸手点了赞,然后拿起女官记下的天幕重点一条条观看。

    是的,她也挑选了善执笔的女子做女官,还有擅长其他工作的,都被安排到了合适的岗位上。

    吕雉在纸上圈写书划,让人把她重点画的几条通知到百官,商议出细则来。

    接下来,吕雉去了萧何和张良夫人负责的学校处,第一批入学的学生以各地官员和各路诸侯的儿女为主。

    到的时候,她还发现好几位官员夫人也在此地,竟是来想当老师的,她当即应允。

    继续四处转了一圈,吕雉发现女学子的求学热情十分高涨,也许是刚看完天幕的缘故,吕雉能听见她们在热烈的讨论武则天,时不时还会看她一眼。

    吕雉心里猜到原因,心满意足地回宫了。

    她每天处理的奏折、朝政,做的所有事,就是皇帝每天该干的事,为什么不能给自己争一个名号呢?

    东汉

    “当女帝?”邓绥看着眼前新拔擢的女官,惊讶地说。

    自从天幕说了刘祜的恶行,她就下令重新从宗室择人承接大统,但一直还未找到合适的人选,这件事一天不落实,就一天难心安。

    她本来是询问进度的,结果负责此事的女官却说了这么一条建议。

    女官点头道:“是的,您始终以太后名义掌管朝政,代理皇帝权柄行事。长此以往,皇帝肯定会不高兴,皇帝不高兴,就会在您去世后对邓家打击报复。究其根本,是皇帝觉得自己权力受到了冒犯。”

    “臣觉得,人的品性实在很难在短时间内确定,想要快速找到一个合适的皇帝人选,时间实在太赶了,不如皇太后陛下先登基为好,待您百年后,再把皇位传回给先帝的子侄,到时候,新帝肯定会记得您的恩德。”

    邓绥先是点头,随后又摇头,挥手让女官下去,“这件事不可对旁人提起。”

    风险实在太大了,邓绥拿不准,女官走后,她陷入沉思当中。

    在她面前,已经有一条没有风险,满是赞誉的路,正是天幕所说的那条路。

    而今,女官又提到了另一条路,让人心动却风险巨大的路,真难抉择。

    在没有完全把握下,她应该不会冒险。

    邓绥抬头看向天幕,她难以想象,武则天是如何一步步走上那至高之位的。

    北宋

    赵书灵手掌合拢,鼓了鼓掌,敬仰道:“女皇威武。”

    刘娥走到赵书灵身前,蹲下身,用只有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说,“很羡慕?那为什么不努力也成为这样的人呢?”

    哎?赵书灵站在原地,看着刘娥说完这句话就继续去处理奏折,她的思绪升起一道巨浪,这话是什么意思?

    不是吧,不是吧,刘娥的意思是她也可以去争一争当皇帝?难道是外国的公主当女王事件启发了刘娥!

    还是说刘娥自己也想当皇帝呢?

    赵书灵激动了一会,但又感到难度,虽然她不是没梦想过当女帝,但凭她的能力,好像差亿点点。

    她穿过来前就一普通人,咋个能逆袭?而且这具身体似乎还有隐疾,走两步就喘气,想想都困难的要死。

    除非来个外挂!

    【叮~亲爱的宿主您好,女帝系统已绑定完成,想活命吗?想回现代吗?努力完成任务吧!】

    脑海里响起一道的机械声,赵书灵愣住,好一会才反应过来。

    这声音!这内容!是外挂?

    外挂!

    赵书灵激动的在原地跳起来,立马跑去找刘娥。

    她就说嘛!穿越者怎么可能没有系统呢?这不就来了。

    武周

    武曌伸手点了赞,略有些失望,她其实还是想看一下自己的碑文,但身后事又不由她说了算。

    罢了,没有字就没有字吧,未来,她会书写一块新的碑文!

    天幕彻底黑下去后,武曌回到主位坐下,看着大殿中或跪或坐的几人。

    这些都是她最亲近、最信任之人,却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集体选择背叛,武曌是真的想惩罚这些人。

    可理智和情感都告诉她:不能这样做。

    武曌的目光一片幽深,最终还是决定暂且赦免众人,“从今以后,能改过者,既往不咎,如有异心者,新罪旧罪叠加,都自己好好掂量吧。”

    武承嗣和武三思的心沉落湖底,李显政变如此重大的事情,居然也轻轻揭过,恐怕姑母是真的再不会考虑他们了,二人齐声道:“陛下爱子心切,理应如此。”

    太平公主、李旦几人得了赦免,心中的石头落地一半。

    而远在房州的李显不知道处理结果,整个人都惴惴不安,一会觉得武则天不会杀他,一会又觉得武则天会算账,韦氏头疼的看着李显自我纠结。

    李旦紧绷的神经放松,揉了揉跪麻的膝盖,阿娘虽说是赦免,但以后得监管恐怕会更加严格。

    他抬头看着众人反应,看见妹妹太平公主时,脑海中浮现了天幕的话,李旦心思一转,要是阿娘重视妹妹的话,是不是他就能轻松许多。

    就是不成,那也能分担一下风险。

    李旦做出感激涕零的表情,说:“谢陛下,”他又看了一眼太平公主继续说,“阿娘,不如把妹妹也封为皇嗣,礼仪比照皇太子待遇。”

    李旦这话惊了不少人,太平公主一颗心七上八下,想起天幕提到的那些外国继承人,她心中生出一种冲动,“儿臣愿为陛下分忧。”

    听见妹妹的请求,李旦心中很别扭,明明是他提出来的,但听到妹妹自己真的要当皇嗣,他有些不舒服了。

    武曌若有所思,良久道,“准。”

    太平公主喜上眉梢。

    正当李旦还要再说时,“砰——”的一道书本落地声响起。

    这道声音吸引力所有人的注意,大家看向声音发出的地方,地上散落开十几本绿皮颜色的书,封面上三个字是书名。

    “《旧唐书》!”太平公主第一个出声。

    武曌心跳一滞,这是天幕提到的,关于大唐的史书?

    上官婉儿捡起身前的书,拿到武曌面前,武曌拿起标了本纪的一本翻看,确认是史书无疑了。

    她强作镇定道:“婉儿,这书是怎么来的。”

    书是在婉儿脚跟前的,所以武曌第一个就问婉儿。

    上官婉儿答道:“臣像往常一样查看天幕商城,心里正好想到了天幕说的《旧唐书》,结果天幕中的商城第一个商品就出现了《旧唐书》,然后又跟从前一样尝试点击购买,结果显示成功,然后书就突然出现在眼前了。”

    听完解释,众人都开始点击自己面前的小黄车,武曌发现自己也能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