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书库 > 其他小说 > 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 > 【正文完】
    第115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登基第一百零七天(正文完)◎

    西洋那边还在走流程。

    原先, 经过了几个月的长途跋涉,船上的士兵是迫不及待想去岸上的,好歹缓解一下长期在船上的头昏脑涨。

    就算是郑冲这样不晕船的人, 都难免思念陆地。

    但吃到了本地特产之后, 这些人却如鹌鹑一般缩在船上, 不愿意出门, 连透气都少了。

    这到底是什么可怕的食物?!

    卫寻西整个人都变得苍白了, 喃喃自语道:“陛下在出行前准备了吃的,先前还觉得不以为意,哪里能少的了吃的呢?可是、可是……”

    没想到还真少啊!

    这里的食物也太奇怪了,完全不符合他们的胃口。就算是最细软的白面包, 吃起来也没有主食的填腹感,更别说肉肠和那些寡淡无味的蔬菜。

    他们这吃的还算好的,甚至还有黑面包, 那玩意吃起来和木头没什么两样。

    这种东西,都感觉算不上食物。

    卫寻西从小在国公府长大, 生活并不奢靡, 但饮食是惊喜的。后面去了武学, 为了让武学的学子拥有好体格, 明慕在饮食上下了功夫,和国公府差不多。

    也就是说,他长这么大, 还是第一次吃到这种……难以言喻的食物。

    郑冲是农家子,幼时还有吃不饱的经验,后来被骗只是为了几斤大米。这些食物对他来说有些难吃, 但也能接受。

    不能接受的是食物种类很少, 每天只有那么几样, 翻来覆去地吃。后面也送来不少精致的点心,糖放得太多,让人恶心。

    陛下说过合理的膳食结构,一直被郑冲记在心中。在海上的条件有限,但是先前携带的物资,足以满足日常。

    本以为到了目的地,能够加餐,结果……

    他的心情也不大好。

    两人站在甲板上,吃撑着船舷,遥遥看着东方的位置,心中是同样低落的情绪。

    “好想吃米饭。”卫寻西艰难开口。

    郑冲点头。

    “好想吃菜。”卫寻西哀嚎。

    他们在船上吃得最多的是豆芽!

    郑冲继续点头。

    “也没饿着你们,怎么这么馋?”

    肖晓走过来的时候,听到的就是这样的抱怨。

    这两人算是比较吃苦耐劳的,一路上没什么怨言,但吃了几次当地食物后,居然打击这么大。

    不过想到那些食物的味道,肖晓也沉默了。

    “老大,咱们没有别的可以吃吗?”卫寻西见到来人,求救一般问道。

    这个问题或许是没有答案的,船上的物资差不多吃完了,只能就地取材。

    若说做饭,军中也不乏会做饭的人。还是那句话,从盛朝带过来的物资,包括调料等,都用完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这些日子下来,几人都混熟了,说话也有些随意。

    “有啊。”肖晓却给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来找你们,正好想说这件事。”

    两人的眼睛立刻亮了——居然还有意外之喜?!

    没过一会,肖晓所说的一些人带着东西,经过了重重盘查,上了船,做了厨子打扮,手上拿了不少东西。

    “这人怎么和盛朝人这么像?!”卫寻西话音刚落,就被肖晓狠狠敲了一下头。

    “他们就是盛朝人!”

    卫寻西:“啊?”

    他还以为,他们是第一批来到这里的人,怎么前面已经有人了?!

    “陛下之前说,要派遣学子过来,正好他们这里也有念书的学校。”肖晓解释说,“为了让他们习惯,特地派了人过来,提前准备。”

    在出发之前,明慕就跟他说过,所以能找到对方帮忙。

    卫寻西哇了一声,随后又有点不服气:“陛下偏心。”

    怎么没想到他们呢?

    “莫要胡说,陛下对我们一视同仁。”郑冲纠正道。

    卫寻西嘟囔一声:“我只是随便说说。”

    但凡是武学出来的,都对陛下忠心耿耿,此时的抱怨只是随口一说。

    不过郑冲更特别一点,完全听不得别人这么说。

    “只是看这件事,陛下确实有些偏心。”肖晓看热闹不嫌事大,添了一句,随后重重将隔壁压在后辈的肩膀上,拽着两人往船舱里面走,“不过比那些人先享受到的是我们。”

    这么一说,卫寻西的心情就好起来了。

    今天难得吃了一顿符合盛朝胃口的饭。

    处理完这件小事,接下来就是大事。

    和这些刚刚离开武学的学生们不同,肖晓身负不少任务,目前最要紧的一件就是国书。

    他已经根据这边的风格,递上了两种语言写就的国书,并让这个国家的国王传递给大不列颠的女王。

    毕竟盛朝可不像那些野蛮部落,要表现出大国风范——在殴打别人之前,先问一句。

    如果他们能接受国书上的条件,战争就能消弭于无,也免得盛朝出现死伤。

    明慕对每一个子民的性命都很看重。

    肖晓对这套不置可否,不过还是根据陛下的命令,走了流程。

    但是国书都递过去很久了,对方还是没有回话,连一个使臣都没有派遣过来。

    夜半,船舱里只能听见外面海水的潮涌,一下一下地冲击着船舱。

    副将坐在一边,借着昏黄的灯光查看近些年对方的崛起历史,以及近年的种种举措,以了解那位女王的行事作风,进而选择合适的战略。

    这也是他们没有提前发难的重要原因。

    这次的敌人和以往遇到的都不一样。戎狄是多年宿敌,盛朝很了解他们的作风,同样,对方也很了解盛朝;倭寇主要是灵活,但有了火炮,能够直接压制对方,获取胜利。

    可西洋的敌人,他们都一知半解。霍索恩嘴巴很严实,并且这人之后有用,暂且不能让他死,便没有用酷刑。

    来了这里之后,当地的过往简直迫不及待地将相关资料都搜拢过来,还特地叫人翻译了一份。

    “你有什么想法?”肖晓问道。

    副将放下书册,谨慎回答道:“这位国王很有野心。”

    和陛下完全相反,可以称得上不择手段。

    为了获取资源,她可以使用任何方式,连面子情也不会维护。诚然,这种方法的确让他们的国家快速发展了起来,但弊端也很明显——在小国林立的西洋,她得罪了很多人。

    如果自身显露出疲态,立刻会被周围的国家吞吃殆尽。

    副将大致说了自己的简介,肖晓点了点头:“确实如此。”

    所以,假若他们做得过分一些,也毫无妨碍。

    这么远的距离,陛下不会清楚他们的动向。

    “明日起,便——”

    他话语一顿,那规律的潮水声仿佛出现了一点异样。

    “喊人起来,有人来了。”

    肖晓对这种不动神色的偷袭并不意外,可以说,早就做好了准备。

    寂静的夜晚,漆黑的海面上飘来了几艘巨船。他们本土的物资没有那么丰富,所以,在失去了三条战船后,时隔几年,也只是多建造了一艘。

    他们堪称倾巢出动,足足有五艘都被派了出来,在夜色下仿佛择人欲噬的巨兽。

    而盛朝先发制人。

    在肖晓的提议下,盟国的船只也准备充分。

    在经过几日的鏖战后,盛朝和盟友这边获得了初步的胜利。

    肖晓身上满是海水的咸味,终于有了片刻的喘息之机。盛朝的船只外面使用了一层铜,而别的船大多是普通的木船,防御力高了不少。

    也因此,他们的伤亡很少。

    肖晓在清点完伤员后,微微松了一口气,他们或许高估了西洋人,实际上,他们的战斗力没有陛下说得那么高。

    “将军。”

    卫寻西还是第一次站上真正的战场,在最初的恐慌之后,他飞快地适应了这一切,但战役结束之后,才发现自己手还在抖。

    肖晓稳住他:“不要慌,已经结束了,去休息吧。”

    他得和盟国的国王商量,最好乘胜追击,彻底将他们打败,收获自己应得的战利品。

    这场战争持续了许久,整整四个月,从初夏一直到秋日,对面的女王才交上了降书,愿意服从盛朝。

    肖晓拿出先前明慕写的诏书,尽管存放了许久,这封诏书上的字迹依旧没有褪色。

    上面的要求听起来并不严苛,除了例行的赔款之外,再有就是一个奇怪的条件——选出一个港口城市作为“租界”,租期九十九年。

    “租界”之内,所有的权力都由内部决定,本国不可干涉。

    除了这一条,其他的内容堪称宽容。

    女王陛下在看到这一条后,不知为何,心中忽然重重地跳了一下。

    那根名为“直觉”的神经告诉她,这个条件不能答应。

    但形势比人强,她打不过远道而来的盛朝船队——说来可笑,这个远道而来的船队,甚至没有经过真正的休息,而己方采用了偷袭这种不符合骑士精神的做法。

    还是输了。

    “你有什么疑问吗?”

    肖晓的语气算不上恭敬,甚至有些咄咄逼人,翻译则是将他的话准确无误地告知给女王。

    她捏着羽毛笔,不屑地看了一眼对面的盛朝人,嘟囔了一句绝对不符合皇家礼仪的话,然后在降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自此,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前往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

    一部分人留了下来,租界现在从名义上属于盛朝,也就是说,他们有了落脚之处。

    有一半的船光明正大地占领了港口,里面的士兵也不再将狭窄的船舱作为起居之所,终于踏足了地面。

    城市里面的人都被驱逐,留下的是一个空荡荡的地方。还好如今他们国家的人口不算多,比起城市,这里更像一个城镇。

    “这里以后就是盛朝的?”卫寻西还有点恍惚。

    他没有跟着报信的人一同离开,而是留在了这里。

    “以后九十九年。”郑冲更正。

    卫寻西感慨了一声。

    没想到,盛朝的领土居然蔓延到这里了。

    往后的事则不是他们这些武官的职责范畴,随行而来的有专门的文官,他们负责将这片地方管理得当,收拾出足以容纳随后人员的地方。

    自此,盛朝在西洋的据点也完成了。

    ——

    信件漂洋过海到明慕手上的时候,已经到了冬日。

    今年忙于农耕一事,脑子都混沌了,接到战报之后才忽然想起——还有些人在西洋呢。

    他细细地看了战报,上面有很详细的日期、过程以及伤亡情况,当然,最后还有因此耗费的军费。

    明慕选择性忽略最后一项,反正最发愁的一定是户部。

    若之前的构想落实,他们以后也不必忧愁钱财。

    总体来说,令人满意。

    “国子监那边准备如何?”明慕问。

    国内运输速度稍快一些,但步入冬日后,运河结冰,来往燕都也不算方便了。

    “回陛下,全都备好了。”阚英立刻答道。

    明慕点了点头。

    之前和澜哥构思过,要不要将这些人提前送过去,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或者说很大一部分,都想要提前前往西洋。

    只是准备的时间很漫长,大部分的战船都派遣过去,假若独自上路,明慕会担心路途中的海盗。

    这点理由连澜哥都不能反驳。因为海盗是切实存在的,在西洋那边格外多,盛朝的船只去了之后,还有过被打劫的记录。

    结果当然是将那些海盗一网打尽。

    可那些船上有八成都是武人,想要制服海盗困难不会很高。若是让文人过去,说不准会出现伤亡。

    因此,还是将出发时间拖到了现在。

    明慕拿着战报,离开温暖的宫殿,去找任君澜。

    他已经习惯什么事都和对方商量了。

    “澜哥!”

    明慕并没有掩饰自己走动的声音,他相信对方也一定听到了。

    “你心情不错。”

    任君澜主动迎接恋人,并紧紧握住对方发冷的双手:“发生了什么好事?”

    “你猜猜。”

    明慕的眼睛很亮,像是有碎星掉落其中,脸上的兴奋难以掩饰。

    这可真是少见。

    任君澜心想。

    自从接到了那份春耕的奏疏后,明慕一直提不起精神。

    为了这位陛下的奇思妙想,国内的运输速度开始急速发展,很多时候都是人先行,就地取材,各个地方都出现了一个个土窑,负责烧制“土化肥”。

    他们没有故意遮掩配方,而是大大方方地公布出来,如果觉得他们的价格不合理,也可以自行制作。

    但是这些“土化肥”的配方材料太过昂贵,一片土地上想要放满这种肥料,价格超出了农人的预期。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接受需要漫长时间发酵的农家肥。

    这点明慕早有预料。

    现在的税收已经做到尽量理清,避免官僚系统增加各种不必要的开支。北疆归纳到盛朝的版图之中,能耕种的良田也多了。

    但粮食产量不会因此增长。

    北方还好,他们已经习惯了一年一次收获的稻谷,已经习惯了节衣缩食、让全家支撑到下一次收获的时候,更别说土豆、红薯等高产作物,能够缓解单纯稻谷的压力。

    可南方已经习惯了一年两熟的稻谷,也习惯了不愁吃穿的生活。因为人口增加而出现了粮食短缺,土豆也出现了减产,情况比北方更为严峻。

    官府调出了以前的存粮,但效果不佳,治标不治本。

    明慕都在想,要不要向周围的国家购买一些粮食回来,用于缓解内部的压力,防止出现大面积的饥荒。

    秋耕的收获会影响整个盛朝的情绪。

    小冰期带来的负面状态不仅仅是冬日来临得更快、更漫长,还会随之而来各种天灾,而天灾更会影响粮食的产量。

    去岁还好,只有几个地方出现了旱灾,在及时的帮助下,没有酿成严重的后果。但这种幸运能持续一辈子吗?恐怕不行。

    明慕迫切地想要知道秋耕的结果,事实如他所愿,相关的数据很快从各地归拢,送了上来。

    有些购买了“土化肥”的,粮食产量比不使用的时候增加了二成,使用农家肥的也增加了一些,大概在一成左右。

    谢天谢地,这些东西有用。

    那几天明慕的脚步都是飘的,眼睛没有焦距,仿佛生活在梦里。

    他一边揣测明年的售卖或者农人自制“土化肥”的情况会不会多一些,一边担忧可能到来的天灾。

    历史上记载,小冰期出现过延续十几年的旱灾……这可不是能轻易度过的。

    任君澜担心了好几天,今日突然好转。

    那就是别的事情?

    他的记性要好的多,略略思索后,正想开口,最终却摇了摇头:“我猜不出来。”

    明慕的眼神更亮了,开开心心地说出结果:“是西洋那边!你再猜猜,那些条件他们答应了多少?”

    当然是全部答应了。

    看着恋人的笑容,任君澜自己也开心起来,轻松而愉悦地继续摇头:“我猜不出来。”

    “全部答应!”

    明慕的情绪更为高涨,拿出战术细细地跟他说,说完一遍后,才意犹未尽:“没想到澜哥也有猜不到——”

    澜哥也会有猜不到的事吗?

    刚刚被情绪冲昏了头脑,现在冷静下来,才意识到刚刚的回答不对劲。

    澜哥可比他的记性好多了,怎么会出现“猜不出来”这种回答?

    “你刚刚,是不是猜出来了?”

    明慕凑上去问,眼睛里的愉悦色彩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探究的情绪。

    “是。”任君澜不会隐瞒恋人,直接承认了。

    “为什么啊。”明慕有点郁闷,“感觉要你迁就我……”

    任君澜摇了摇头,依旧紧握着明慕的手不放:“不是迁就,是希望延长你的快乐。”

    随后,他反问道:“假若我遇到开心的事,你不会配合吗?”

    “当然会了。”明慕下意识地回道,意识到刚才也是类似的情况,于是开口,“好吧,体谅你。”

    说完,他快速地在任君澜脸上亲吻了一下,充作安抚。

    “现在,是不是能完成之前的构想了?”任君澜问道。

    明慕还没反应过来,下意识地问道:“什么?”

    “将那群学生送去西洋。”

    “这么快啊,我还想让他们多休息一段时间,倒时差可是很难受的。”明慕忍不住絮絮叨叨,“最好到明年!”

    “为什么?”

    “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可以给他们送行。”明慕终于说出自己的构思。

    以往就算有帝王送行,多是对武将,鼓励士气之用。但对这些要离开家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的求学者,明慕认为,也很需要鼓舞士气。

    “而且,咱们的租界还没准备,这次还得准备一些东西,得过去经营的……”明慕掰着手指算,同时心里充满了期待。

    等他退休之后,应该就能去看看吧?

    回西宁府、去西洋、去南美……哪怕在前世,他也很少出去旅游。

    小时候可能去过,但印象不深;长大后工作就更没时间去了,能不加班就已经很好了。

    他心里充满了期待,这是他最期盼的一个春日。

    ……

    第二年春,春风正盛的时候,燕都国子监内却在举行一场分外不同的送别仪式。

    这场仪式没有被礼部正式地记录下来,但前来的官员却不少,并且多是大官,就连宫城内的陛下都来了。

    他们很低调,此次仪式的主人是一脸紧张的学子,而不是他们。

    由于没有先例,所以采用了出师的过程,在孔子像前拜见,最后还要簪花,希望他们今后学有所成。

    明慕在一边静静看着,在人群中见到了熟悉的人,拽了拽身边恋人的袖子:“我以前见过朱修。”

    “听你说过。”任君澜也学着他的样子,压低了声音。

    两人悄悄地说着小话,直到太傅缪白一步步走来,最后在明慕面前停下:“陛下,请。”

    明慕茫然地指向自己:“我?”

    “您没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明慕正想摇头,眼前的一幕逐渐和历史书上的老照片重合,曾经第一批留学的学子,心情应该是忐忑的。

    今日今时,恰如彼时彼日。

    他还是从人群中走出去,来到国子监的学子们面前,语气坚定:“盛朝会一直在你们身后,永远支持你们。”

    “国界波穷处,乡心日出时。西风送君去,莫虑到家迟①,愿君一路顺遂。”

    而学子们则是回礼以示感谢。

    这一幕被详细地记录在史书上,直至千年、万年。

    ——正文完——

    【作者有话说】

    想了好久,还是打算停在这一刻,感慨万千。

    感谢一路陪伴的读者宝宝,抓起来挨个啵啵!

    后面打算写几个番外:(1)明慕的退休生活;(2)回现代;(3)星际;以及可能的if线:当幼年任君澜抓住了幼年明慕的手。

    如果宝宝们有别的想看番外,可以在加精区留言!这部分点梗番外会在完结后以福利番外的形式放送

    最后悄咪咪地说一句,如果宝宝们能收藏下作者专栏和预收就更好啦。

    下本再见!

    ①杜荀鹤《送宾贡登第后归海东》